“我从无冷漠地对待我的艺术工作,相反创作让我热烈,我的作品里流动着我的血液。” ——凯绥·珂勒惠支 凯绥·珂勒惠支(Käthe Kollwitz1867年7月日 - 1945年4月22日)原名凯绥·勖密特(Kaethe Schmidt),德…
珂勒惠支,《磨镰刀》,选自“农民战争”,1905年 珂勒惠支,《灵感》,1904年或1905年 在最早的作品中,我们很难忽略男性形象的压迫感。她将这些作品命名为《灵感》(Inspiration),将男性转化为缪斯女神,这也表明珂勒惠支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的艺术使命感。她写道:“我无权逃避作为倡导者的责任。我有责任为...
珂勒惠支的作品,影响了陈铁耕、胡一川、黄新波等当时一大批中国版画艺术家。在鲁迅看来,“女性艺术家之中,震动了艺术界的,现代几乎无出于凯绥·珂勒惠支之右”。他还曾通过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的介绍与珂勒惠支通信,希望邀请她为中国进行版画创作。柏林普伦茨劳尔贝格区魏森伯格大街是珂勒惠支与家人生活超过50年...
📜 凯绥·珂勒惠支(Kathe Kollwitz),1867年7月8日至1945年4月22日,德国表现主义版画家和雕塑家,是20世纪前半叶德国左派艺术家的杰出代表。🏠 她出生于德国格尼斯堡,父亲是建筑师,也是社会民主党党员;外祖父是一位激进的牧师,曾被普鲁士官方教会驱逐。家庭的影响使她以艺术投身于工人运动。🎨 1889年,珂勒...
凯绥·珂勒惠支(Kathe Kollwitz,1867-1945),德国版画家,雕塑家,20世纪前半叶德国左派艺术家代表人物之一 。 珂勒惠支对中国现代版画的影响更是无与伦比的。其作品经由鲁迅介绍走进中国,掀起了一场新兴木刻运动,成为中国现代版画的新发端。澎湃艺术获悉,近日,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珂勒惠支大型回顾展,呈现约...
凯绥·珂勒惠支(Kaethe Kollwitz,1867—1945)原名凯绥·勖密特(Kaethe Schmidt)。20世纪德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她一生经历了德国政局动荡和两次世界大战,作品多反映普通人民的贫苦生活和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罗曼.罗兰称赞她的作品“是现代德国的最伟大的诗歌,它照出穷人与平民的困苦和悲痛”。这些作品技法单纯、朴实;...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高度评价珂勒惠支,说她的作品“是现代德国最伟大的诗歌,它照出穷人与平民的困苦和悲痛”,珂勒惠支是“具有丈夫气概的妇人”。 作为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也作为一个母亲,凯绥•珂勒惠支以笔作枪,永不停歇的战斗着:同压迫人民的资产阶级战斗,与...
“时代的印痕——珂勒惠支版画展”是包头市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推出城市文化品牌的重要展览,也是包头美术馆研究近现代美术史,积极开展学术工作的一次展示。本次展览以五十多件作品和文献分别从“母亲的爱”和“现实的痛”两部分展开叙述,希望观众...
直面苦痛:珂勒惠支的艺术与人生 凯绥·珂勒惠支(Kathe Kollwitz),原名凯绥·勖密特(Käthe Schmidt Kollwitz),1867年7月8日出生于德国的柯尼斯堡(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1945年4月22日逝世于德累斯顿。她是一位德国的表现主义版画家和雕塑家,也是20世纪前半叶德国左派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这样评价她:“凯绥·珂勒惠支的作品是现代德国的最伟大的诗歌,它照出穷人与平民的困苦和悲痛……”而鲁迅则说:“她以深广的慈母之爱,为一切被侮辱和损害者悲哀,抗议,愤怒,斗争;所取的题材大抵是困苦,饥饿,流离,疾病,死亡,然而也有呼声,挣扎,联合和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