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开始:第一,中国意味着什么?也就是现代中国认同、地域观念和主观意识是如何历史的形构的。第二个,中国的现代应如何理解?现代是一种自我确认的观点,那么现代人据以对历史进行历史区分的条件又是什么? 汪晖从有关中国历史叙事的分析开展出第一个问题,而围绕着天理世界观与公理世界观的相互关系开展出第二个问题...
导论 第一节两种中国叙事及其衍生形式 第二节帝国/国家二元论与欧洲“世界历史”第三节天理/公理与历史 第四节中国的现代认同与帝国的转化 上卷 第一部理与物 第一章天理与时势 第一节天理与儒学道德评价方式的转变 第二节礼乐共同体及其道德评价方式 第三节汉唐混合制度及其道德理想 第四节理的系谱及其政治性 第...
前言“什么是现代,什么是中国的现代?这些与时间有关的概念曾经是历史研究的中心主题。然而,一旦人们开始质疑历史决定论和现代人的自我确证方式,那些长期以来据以对历史进行分期的各种根据都变得可疑了。”【1】现代意识并不意味着古代已经消亡的意识,如古典的古代或礼乐世界已然消亡构成儒学的内在主题,“三代以上”和“...
《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导论 在历史研究中,试图脱离具体的语境、文本而将问题提炼为简短的结论会牺牲太多的历史感。这篇导论不准备对全书内容进行全面概述,而只是将历史分析过程中涉及的一些理论问题整理出来,提供给读者在阅读全书时参考。这里的讨论集中在两个反思式的问题上:第一,中国(尤其是现代中国)的含义是什么?
导论 第一节 两种中国叙事及其衍生形式 第二节 帝国/国家二元论与欧洲“世界历史” 第三节 天理/公理与历史 第四节 中国的现代认同与帝国的转化 第一章 天理与时势 第一节 天理与儒学道德评价方式的转变 第二节 礼乐共同体及其道德评价方式 第三节 汉唐混合制度及其道德理想 ...
我们都认为“导论”部分写得精彩,由“导论”贯穿的地方处理得非常富有内容,当然,我并不同意汪晖“导论”思想的政治立场,它们是左派的观点,但这并不影响我认为汪晖抓住了现代中国的核心问题,政治史学的方法是处理上述问题的一个有效的工具。 而“总论”的知识社会学的方法论在我看来是成问题的,当然我并不是说这个...
如第五章第二节《今文经学与清王朝法律/制度的多元主义》,其中有一部分“长城的象征意义及其历史转化”,这是离题的;《导论》第三节第一部分“时势与时间”,其大部分内容讨论理与物的关系、天理与公理的关系,这也是离题的。汪晖胃口极大,企图在一定的篇幅内说他想要说的一切问题,结果弄得读者不知所从。汪晖经常...
我同意甘阳的看法,我们都认为“导论”部分写得精彩,由“导论”贯穿的地方处理得非常富有内容,当然,我并不同意汪晖“导论”思想的政治立场,它们是左派的观点,这我上面已经说的,这也是我与甘阳的不同(他几乎完全叹服汪晖“导论”的思想主旨),但这并不影响我认为汪晖抓住了现代中国的核心问题,政治史学的方法是处理...
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可以视为新儒学普遍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这一现象与新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独立同步出现。实际上,这种儒学普遍主义是现代公理观念的一种独特体现,它并非孤立,而是历史进程中的一部分。在历史研究中,过于简化或脱离具体环境和文本的分析往往会导致历史深度的丧失。本导论并非旨在提供全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