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考查了百家争鸣。商鞅的帝道指的是采用黄老思想,参考尧、舜、禹、黄帝等五帝的治理方法,无为而治,对应的是道家思想;王道指的是效法周朝先祖的治国思想,以礼乐文化为中心,对应的是儒家思想;霸道指的是通过严刑峻法和改革实现富国强兵,对外争夺霸权,对应的是法家思想。故排除A、C、D项,故选B。
当年商鞅入秦给秦孝公进献了三种富国强军之策,分别是“帝道”、“王道”和“霸道”。最终,秦孝公选择了“霸道”,他认为这是一个干净利索,可以让国家迅速崛起之道。结果,恰如秦孝公的判断,秦国凭借“霸道”最终实现天下一统。提到“霸道”,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其核心要义就是强调“用力”,但应该说,这种看法...
皇道、帝道、王道、霸道,这四种治理方式,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优缺点。在先秦时期,它们就像四条不同的路,让统治者们去选择。皇道,那是理想化的路,虽然美好,但很难走;帝道,靠德行,需要君主有高尚的品德,不是谁都做得到;王道,强调仁政,适合和平年代,但在乱世就有点力不从心;霸道,最直接,最...
“帝道”“王道”与“霸道”并不是互相排斥的三种路径,而是相互递进的三种治国理念。但可惜的是,太史公的《史记》里并没有记载商鞅关于“帝道”“王道”“霸道”的详细论述,但我们尝试根据先秦诸子的相关书籍,尝试着勾勒一下这三者的特点。吕氏春秋中记载了一个楚怀王丢弓的故事,最能体现“帝道”“王道”“霸...
【题目】南安一中在进行《中国古代思想》的研究性学习时,老师曾讲过:商鞅在游说秦孝公时,始说以帝道,次王道,均不合孝公之意,最后说以霸道,孝公大悦。其中的“帝道、王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 ) A.儒家、墨家、法家 B.儒家、道家、法家 C.墨家、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法家 ...
3.重要概念 —— “王道” “霸道”与 “帝道”(1)“王道”:儒家推崇“人治” ,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教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色彩。 当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运行轨道后,以儒家思想治国,即所谓“王道”。(2)“霸道” :法家提倡“法治” ,即强调严刑峻法的作用,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
皇道,乃是一条理想化的路径,尽管美妙动人,然而践行起来极为艰难;帝道,凭借的是君主的德行,要求君主具备崇高的品德修养,并非所有人都能够企及;王道,着重倡导仁政,于和平时期较为契合,可处于乱世之中便略显乏力;霸道,最为直截了当、行之有效,却也是最容易引发他人反感的。实际上,这四种道并非全然相互对立...
“王道”“霸道”“帝道”这三个词,在古代中国政治哲学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区别。让我来给你一一解释吧! 首先,“王道”是指我国古代政治哲学中,儒家提出的一种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它强调以道德和正义为基础来治理国家,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儒家认为,王道是理想的政治状态,不仅关注统治者的个人品德,还强调对...
帝道、王道、霸道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三大治国之道。帝道、王道、霸道是古人的语言,用现代人的语言就是——德治、礼治、法治! 一是帝道,即尧帝、尧帝的以德治国的治国之道。尧舜时期的以德治国,就是用各种道德规范人们的一言一行,从而达到德润人心的目的,使普通百姓不想干坏事,使大小官员不想搞腐败; 二是王...
《孟子》中开宗明义直接阐述义与利的关系,这其实是帝王之术中的“王道”,也就是说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道理。在这一篇里,孟子讲的道理,其实非常简单:你琢磨别人的利,你手下的人也琢磨你的利。《论语·季氏篇》里,季孙氏图谋要攻打颛臾,冉有和季路来告诉老师孔子。孔子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