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344-386)东晋书法家,字子敬,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官至中书令,故世称大令,为羲之第七子.幼时从他父亲学书,后来取法张芝,别创新法,自创一格,与父齐名,人称“二王”.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尤以行草擅名.他的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草书名作《中秋...
总之,王献之的书法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时代面貌。王献之的著名书迹有《洛神赋十三行》《廿九日帖》《地黄汤帖》《鹅群帖》《授衣帖》《中秋帖》《鸭头丸帖》等。
10、《卫军帖》:王献之行草代表作。原作不存,现存为拓本。5行,42字。此帖写到仆射服食五石散,感到体力有所增强的事情。楷行相杂,笔力饱满,字势端庄而流丽。在章法布局上,楷书起首,然后行书楷书交互使用,最后草书作结,整幅作品看上去给人以潇洒灵动之感,极富审美和趣味性。
在“书圣”王羲之的7个儿子中,以小儿子王献之的书法最好,继承父亲秀逸妍丽之美,用笔洒脱豪放、自由随性,侧重气韵的生动性,同时以开拓舒展的笔势,对草书改造创新,弘扬“一笔书”,实力上并不逊于父亲。甚至被世人同王羲之放在一起,并称为“二王”,但回溯书法史,你会发现王献之名气不高,书坛中学习其字...
《东山松帖》,晋,王献之书,纸本,行草书,纵22.8cm,横22.3cm。传为米芾摹本。王献之 王献之(公元344年~公元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东晋杰出书法家。他是王羲之的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世称“王大令”。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幼时从他父亲学书,后取法张芝,别创新体,自成一家...
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右军将军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女婿、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岳父。王献之少负盛名,才华过人。得到宰相谢安赏识,历任本州主簿、秘书郎、司徒左长史、吴兴太守,累迁中书令等职,与族弟王珉区分,人称“大令”。他先...
王献之的父亲是东晋时期盛名天下的书法家王羲之。王羲之出生于魏晋名门琅琊王氏,十六岁时,被朝廷重臣郗鉴看中,选为女婿。当时太尉郗鉴与王导(王羲之堂伯父)交好,郗鉴觉得王家门当户对,便对王导说:“你家后辈优秀男子众多,我想从中挑选一个做我郗家女婿如何?”王导欣然答应,应允郗鉴无论他选中哪个都同意。...
虽然她们最终的命运各不相同,但她们都对献之的生活和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分析王献之的三个女人,我们可以看到她们在献之的生命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曹娥是一个贤惠的妻子和孝顺的女儿;道茂是献之的初恋和最亲密的朋友;桃叶则是献之生活中的点缀和伴侣。虽然这些女人最终的命运各不相同,但她们都曾经在...
从这一篇开始,我们开始读王献之。王献之是所谓“书中四贤”之一,前面的张芝、锺繇、王羲之三位我们已经陆续说过。因为“书家决定书法”“人如其书”的原因,我们同样要先研读王献之的生平事迹。(王献之画像)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又称阿敬、王令、大令。王羲之第七子。王羲之的八个子女其实都值得一说...
王献之(344-386) 东晋王、谢、郗、庾四大家族中,最显赫的要算王氏家族了,而书法成就最卓著的也当之无愧的属于王氏一 族。王氏家族书法家最多。在这个书法世家里,有父子争胜,兄弟竞较,还有夫妻比试,姻亲相学等,互相传袭,这不仅是书法史上显得极为耀眼,在世界艺术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特别是出现了书圣王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