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右军将军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女婿、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岳父。王献之少负盛名,才华过人。得到宰相谢安赏识,历任本州主簿、秘书郎、司徒左长史、吴兴太守,累迁中书令等职,与族弟王珉区分,人称“大令”。他先...
王献之与谢安的关系一直是研究“二王”,乃至魏晋书法无法回避的热点话题。论者多抓住王献之“自称胜父”的说法和“拒不题榜”的事例,在烘托王献之高傲个性的同时,将二人的关系简单化处理。田熹晶在文中将谢安与羲献父子的关系、谢安欣赏提携王献之的材料加以梳理,又把王献之“胜父说”的相关文献作了溯源辨...
王献之(公元344年~公元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东晋杰出书法家。他是王羲之的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世称“王大令”。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幼时从他父亲学书,后取法张芝,别创新体,自成一家,与父齐名,人称“二王”。王献之幼学于父,从小就显露出过人才华。王献之曾在十五、六岁时...
王献之(344-386)东晋书法家,字子敬,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官至中书令,故世称大令,为羲之第七子.幼时从他父亲学书,后来取法张芝,别创新法,自创一格,与父齐名,人称“二王”.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尤以行草擅名.他的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草书名作《中秋...
从这一篇开始,我们开始读王献之。王献之是所谓“书中四贤”之一,前面的张芝、锺繇、王羲之三位我们已经陆续说过。因为“书家决定书法”“人如其书”的原因,我们同样要先研读王献之的生平事迹。(王献之画像)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又称阿敬、王令、大令。王羲之第七子。王羲之的八个子女其实都值得一说...
作为书圣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出生在父亲的光环下,自小就备受关注。父亲王羲之是大书圣,儿子王献之就是小书圣。王家父子,一门两书圣。人生如此高光的王献之,是用永失所爱换来的。王献之作为王羲之的七儿子,自小和表姐郗道茂青梅竹马。郗道茂是王献之母亲的侄女,也是名门大家闺秀,两个人是门当户对,最...
王献之17岁才开始接触书法,在古代,他可以说是后发制人了。先以其父为师,后以张芝为师。但是,在他之后的作品中,他的名字却与他的父亲王羲之不相上下。《洛神赋十三行》,就是王献之的书法作品中,最为典型的一种。《洛神赋》原为三国时代曹植所作的著名赋作,其内容与现代散文诗大致相同。王献之很喜欢...
王献之的父亲是东晋时期盛名天下的书法家王羲之。王羲之出生于魏晋名门琅琊王氏,十六岁时,被朝廷重臣郗鉴看中,选为女婿。当时太尉郗鉴与王导(王羲之堂伯父)交好,郗鉴觉得王家门当户对,便对王导说:“你家后辈优秀男子众多,我想从中挑选一个做我郗家女婿如何?”王导欣然答应,应允郗鉴无论他选中哪个都同意。...
大王,王羲之。小王,王献之。合称为“二王”。在“二王”去世后的一百多年里,王献之在书法成就、个人才干、雅韵风度上都超过了父亲王羲之。陶景弘在《与梁武帝论书启》中说道:“比世皆知高尚子敬,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元常是钟繇,逸少是王羲之。自从小王横空出世后,世人忘记了钟繇,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