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右军将军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女婿、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岳父。王献之少负盛名,才华过人。得到宰相谢安赏识,历任本州主簿、秘书郎、司徒左长史、吴兴太守,累迁中书令等职,与族弟王珉区分,人称“大令”。他先...
王献之(公元344年—公元386年),字子敬,小字官奴,琅琊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书法家、画家、诗人,擅长草书、隶书,后世将王献之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又将王献之、王羲之与东汉时期书法家张芝、三国时期曹魏书法家钟繇并称为“中国书法四贤”。王献之是东晋时期“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少...
王献之与谢安的关系一直是研究“二王”,乃至魏晋书法无法回避的热点话题。论者多抓住王献之“自称胜父”的说法和“拒不题榜”的事例,在烘托王献之高傲个性的同时,将二人的关系简单化处理。田熹晶在文中将谢安与羲献父子的关系、谢安欣赏提携王献之的材料加以梳理,又把王献之“胜父说”的相关文献作了溯源辨...
《东山松帖》,晋,王献之书,纸本,行草书,纵22.8cm,横22.3cm。传为米芾摹本。王献之 王献之(公元344年~公元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东晋杰出书法家。他是王羲之的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世称“王大令”。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幼时从他父亲学书,后取法张芝,别创新体,自成一家...
从这一篇开始,我们开始读王献之。王献之是所谓“书中四贤”之一,前面的张芝、锺繇、王羲之三位我们已经陆续说过。因为“书家决定书法”“人如其书”的原因,我们同样要先研读王献之的生平事迹。(王献之画像)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又称阿敬、王令、大令。王羲之第七子。王羲之的八个子女其实都值得一说...
综合来讲,说他超越王羲之有些夸张,但仅次于王羲之,确实毋庸置疑,可是观察唐代之后的书坛,王献之险些被世人遗忘,鲜少有人临摹他的法帖,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与唐太宗李世民有关,众所周知唐太宗痴迷王羲之的法帖,当年派萧翼智取《兰亭序》真迹,又从民间购买大量的王羲之真迹。因此唐朝“王书”盛行,天下人皆...
王献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是其确立了行草书的新典范。他主张把行书和草书结合起来,以区别于章草古法。王献之用“草纵之致”的笔势写行书,使笔势的连属流贯于字与字之间,笔势一泻直下,形成“字段”、“字组”。常常用实笔来写虚笔的映带牵连,以弥合字间的距离,使行气贯通,唐人将这种写法称作是“创...
虽然她们最终的命运各不相同,但她们都对献之的生活和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分析王献之的三个女人,我们可以看到她们在献之的生命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曹娥是一个贤惠的妻子和孝顺的女儿;道茂是献之的初恋和最亲密的朋友;桃叶则是献之生活中的点缀和伴侣。虽然这些女人最终的命运各不相同,但她们都曾经在...
王献之17岁才开始接触书法,在古代,他可以说是后发制人了。先以其父为师,后以张芝为师。但是,在他之后的作品中,他的名字却与他的父亲王羲之不相上下。《洛神赋十三行》,就是王献之的书法作品中,最为典型的一种。《洛神赋》原为三国时代曹植所作的著名赋作,其内容与现代散文诗大致相同。王献之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