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周的整理扫描,终于圆满完成(转发圈可领取超清原件,私信或下方留言领取) 1.中秋帖 2.鸭头丸帖 3.洛神赋 4.廿九日帖 5.十二月割帖 6.思恋帖 7.鄱阳帖 8.黄汤帖 9.保母帖 10.不谓帖 11.东山松帖 12.鹅群帖 …
10、《卫军帖》:王献之行草代表作。原作不存,现存为拓本。5行,42字。此帖写到仆射服食五石散,感到体力有所增强的事情。楷行相杂,笔力饱满,字势端庄而流丽。在章法布局上,楷书起首,然后行书楷书交互使用,最后草书作结,整幅作品看上去给人以潇洒灵动之感,极富审美和趣味性。
藏品的价值评估:《廿九日帖》是王献之行楷代表作之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作为王献之的代表作之一,它在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书法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作为唐代摹本,它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也不可忽视。藏品的收藏意义:这件藏品具有重要的艺术和文化意义。作为王献之行楷代表作之一,它...
他的书风对南北朝时期的书法家如萧衍、王僧虔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唐代书法家褚遂良、孙过庭等人亦从王献之的作品中汲取灵感,将其风格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宋代以来,王献之的书法更是成为临摹与研究的重点,许多书法爱好者以临习他的作品为荣耀。他的创新精神和艺术追求不仅丰富了中国书法的表现形式,也为后世书法的发...
王献之,字子敬,祖籍属琅琊临沂,出生于浙江绍兴,书圣王羲之第七子,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王献之官至中书令,后人称其为“王大令”。王献之幼年跟随其父王羲之学书,天赋异禀,并且在其父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后来又吸收张芝技法,终以行草书闻名。王羲之以真行见长,王献之则以行草为贵。父子二人书法造诣皆闪耀古今,后...
晋.王献之书法精选 晋.王献之书法精选
王献之 王献之(公元344年~公元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东晋杰出书法家。他是王羲之的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世称“王大令”。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幼时从他父亲学书,后取法张芝,别创新体,自成一家,与父齐名,人称“二王”。王献之幼学于父,从小就显露出过人才华。王献之曾在十五...
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杰出的官员、书法家、画家和诗人,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七子。王献之自幼才华出众,少年时便已享有盛名。他历任多个重要职位,最终累迁为中书令,人称“大令”。王献之先后娶郗道茂及新安公主司马道福为妻。386年,王献之因病...
王献之《中秋帖》此作品是王献之草书杰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帖纵27厘米,横11.9厘米,全文仅二十二字,却神采焕发,世所罕见。乾隆皇帝将其收入《三希帖》,视为国宝。王献之书法继承并创新其父王羲之传统,创造“一笔书”,气势恢宏。此帖墨色精妙,布局巧妙,是空灵与紧凑的完美结合,对后世影响深远。...
羲献父子,在书法上各有千秋,羲以真行为显,献则以行草为能。唐代曾有过扬羲抑献的时期,其实评品书法不能以一种书体来断定孰劣孰优。王献之能在其父的笼罩之下独树一帜,仅从这一点就可以说明王献之的超迈才气。 王献之兄王徽之,字子猷,官至黄门侍郎,性卓荣不羁,不修边幅,善真、草书,《宣和书谱》评价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