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与苏轼父亲交好,也是苏轼的恩师。苏轼不仅与司马光政见一致,而且敬重他的为人,在《司马温公行状》中评价他“论公之德,至于感人心,动天地,巍巍如此。”因为父亲苏洵与王安石相互看不惯,苏轼与王安石的关系远不如司马光。然而,俩人却在文学上相互欣赏,是政治上的对头,文学上的知己。苏轼读王安石《桂枝...
君子和而不同,在他们俩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王安石曾经夸赞司马光为国之栋梁,而司马光也赞许王安石为世之君子。两个人并没有因为政见不同,就互相攻讦,可谓真君子!同样,王安石和苏轼之间也是如此。苏轼算起来是王安石的晚辈,但是王安石十分器重苏轼的文采,想要让他跟着自己一起变法。可苏轼对变法有点排斥,对...
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都是北宋时期如雷贯耳、光照千秋的人物,其中苏轼、王安石、欧阳修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而司马光以一部《资治通鉴》就足以名垂青史。四人中欧阳修(1007年-1072年)最为年长,他比司马光(1019年-1086年)大12岁,比王安石(1021年-1086年)大14岁,比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
鲜为人提及的是,王安石死后,主动向皇帝请求为他施加厚礼的,正是他一生的政敌司马光,王安石因此被赠官太傅,而起草《王安石赠太傅制》的正是苏轼。从王安石的晚年,回视他与苏轼、司马光的恩恩怨怨,再体味他晚年“悟空”后的风轻云淡,别有一番滋味。 王安石(1021年12月19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出生...
一个是才高八斗的史学巨人,一个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一个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一代文豪。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这三个大文豪间的友谊颇为引人注目,三人都是才华横溢且名扬于世的高士,一度是互相倾慕的好友。
片名:王安石变法 主演:王安石,司马光,苏轼 导演:宋神宗 时间:公元1070年—1086年 观众:我、你们、不在场的他们 第一幕 1037年,当苏轼在四川眉州呱呱坠地的时候,司马光和王安石都已经是翩翩少年了。王安石跟着父亲来到京城,认识了文豪曾巩和欧阳修; 19岁的司马光正在河南老家寒窗苦读,因为再过一年,他就要...
司马光出生于1019年,王安石出生于1021年,苏轼出生于1037年。所以说司马光和王安石,其实是一辈人,两个人思想差距,绝对不是因为年龄问题,纯粹是因为政见不同。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不是每个人都像王安石看得那么远,这世上绝大多数人,都不喜欢每...
按照年龄排序,四人当中年纪最长的是生于景德四年(1007)的欧阳修,其次是天禧三年(1019)出生的司马光。司马光降生两年后的天禧五年(1021),王安石出生,而后直到景祐三年(1037),四人中最小的苏轼才终于姗姗来迟。尽管欧阳修与司马光是最年长的两位,但从史料记载来看,他们二人直到治平四年(1067),也就是...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开始主持变法,轰动一时,成果显著,朝野焕发出勃勃生机,促进了当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但当变法遭到司马光、苏轼等人的反对、两派彼此生隙之时,两方首要人物只限于政见争端,没有使用小人手段进行打压,如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王安石为其求情,这是历史少见的君子之争。
由此可见,苏轼为人光明磊落,即便政见不同发生争执,都是与国家利益有关,只对事不对人,他与王安石、与司马光都是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他们之间的争斗也留存了一定的古人之风,不存在利益上的勾心斗角,不存在政治上的互相倾轧。我是热爱传统文化的小鱼,一家之言,不知当否,欢迎大家批评斧正。码字不易,望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