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化先生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思想界和文艺理论领域的代表人物。11月30日,在王元化先生诞辰104年的初冬季节,“技术时代与王元化学术思想研讨会”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华东师大中文系王元化学馆、上海市美学学会、上海市写作学会、中国古代文论学会联合主办。数十位来自哲学、美学、历史学、语言学等领域的老中青学者齐聚...
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温泽远介绍,上海历来是元化先生作品的出版重镇,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旗下多家出版社如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等,都曾出版过王元化著述。此次,上海书店出版社再次取得授权,精心打造的“王元化著作集”,涵盖元化先生最具代表性的论著,既有体现先生哲思的《读黑格尔》《思辨随...
该作是一部反映著名学者、思想家、文艺理论家王元化先生生命最后岁月里思想状况、文化心态以及友朋往来情况的书稿。全书共计八万余字,由作者吴琦幸与王元化先生在2007至2008年的十余次谈话整理编辑而成,内容涉及王元化的家世旧闻、问学经历、革命工作、政治起落、学术研究、著述交游等,对王元化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三次...
今年是王元化诞辰100周年,学术界举行纪念活动,一个发人思索的问题即是,我们现在的学术发展存在问题么?从学术的动因、目标到服务社会,从学术共同体的共识,到好的学术成果的评价标准,王元化正在重新成为一个参照。从清华南院的“淘气王”到文艺战线上的革命青年 王元化的童年是有些特别的。1921年秋,不满周岁的...
在上个世纪,知识分子王元化和张可之间的爱情故事可歌可泣,结婚58年,二人经历了重重磨难,期间王元化疯了22年,妻子张可瘫痪了27年。即便面对如此的变故,两人仍旧生死不渝,相互扶持走完了一生的艰辛,今天就走进王元化和张可的人生,重温他们的爱情之路。人生若只如初见 那是在1938年的某个平常日子,18岁的王元化...
而这,也是王元化最终的自我认同。 奠定其思想家地位的,是他在20世纪90年代对卢梭《社会契约论》和“五四”陈独秀的反思。这两大主题,如同dna的双螺旋结构彼此缠绕,共同决定百年中国的思想性状。同时,它们又像两条独自波动又偶尔纠结的思想轨迹,构成百年中国激进思潮的“来龙去脉”。所谓“来龙”,就是卢梭的《社会...
他被认为是“最后的士大夫” | 王元化逝世十周年 今天,是王元化先生逝世10周年。上世纪90年代,学术界曾流传一个说法——“北钱南王”,来指称两位学界的泰斗,钱是在北京的钱钟书,王是在上海的王元化。思想界又有“南王北李”之称,王指王元化,李是李慎之。这两种说法虽然未必为他们本人所接受,却证明了...
以下是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历史系教授许纪霖的文章《王元化的思想底色以及理性观的转变》,原文注释未收录。 王元化先生的一生,可以用“反思”来形容,他从革命的营垒中走来,却在不断反思过去的自己,反思时代的潮流。终其一生,就是一个“反思的人生”。关于这一点,包括我自己在内,已经有...
为了更好地传播王元化先生的思想学术,传承其精神文脉,更加完整地展现先生个人的观察、思考、认知与研究,近日,“王元化著作集”全新呈现,以飨读者。 王元化在充满荆棘的理论道路上无私无惧地贡献了一生。他未满周岁即随母亲至北京与父亲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