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发布玉米育种创新自交系“QD001”,该材料的培育可实现热带种质品种在温带地区成功种植,突破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热带玉米品种推广至北方生产种植“只长个不结籽”的难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该自交系自2019年至2021年经过多次遗传平衡选育而成,集玉米种质北方高产、南方抗性强两种优...
育种是通过人工选择、杂交、诱变等方法,创造和改良动植物品种的过程。重要性 育种是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逆性具有重要意义。玉米育种的历史与发展 早期选育 人类早在几千年前就开始对玉米进行选育,通过选择大穗、多粒等优良性状,逐渐培育出适应当地环境的品种。现代育种 随着遗传学...
玉米育种是通过选择和培育具有理想特征和性状的玉米品种,以满足不同的种植需求和市场需求。玉米育种的目标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抗性和适应性等方面。为实现这些目标,育种者采取了多种策略和方法。提高玉米的产量是玉米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育种者通过选择和培育具有高产潜力和强壮生长的品种,以增加玉米的穗数和籽...
建立高通量DH系评价,形成智慧育种新模式,缩短育种周期,构建玉米高效育种材料选择体系,促进玉米商业化育种进入精准化的新阶段,推动现代种业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深度融合,更快地响应市场需求和环境变化,为全球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玉米是我国面积最大、总产最高和全球种子市值最大的粮食作物,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持续不断提高产量的核心在于杂交玉米新品种的培育,以提升杂种优势利用水平。而培育杂交种亲本一般需要连续自交纯化8代或更长周期,是玉米育种关键限速步骤。传统选育方法已沿用百余年,如何加速玉米亲本自交纯系选育...
株高是一个在玉米育种中重要的农艺性状,因为它和品种丰产性,耐密性,抗倒性,生育期等其他农艺性状呈高度相关性。玉米株高即茎秆高,玉米茎秆由 8-24 节和节间组成,地下 3-7 节,地上 8-22 节。近地面基部 1-3 节,其节间长短粗细与倒伏有密切的联系,穗下节间长度...
玉米育种双单倍体技术的应用,使得筛选玉米优秀“双亲”的过程大幅缩短。在杨凌技术中心,双单倍体工厂化生产平台年产数百万株单倍体苗和数十万株双单倍体,批量化创制优良种质,加速了育种流程。杨凌技术中心研究员 王建彬:我们实验室的目的就是,让抗病的材料和高产的材料获得百分之百的基因型。百分之百的基因型...
玉米育种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和增强抗性的有效方法,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玉米育种方法。 1. 选择育种法 选择育种法是指根据自然界中存在的耐受性和遗传多样性,在群体中选择具有要求性状的个体作为后代的亲本,进行杂交育种。 适用场景 选择育种法适用于以下场景: •大量群体的交配可以引入基因并提高多样性。 •可以...
培育高产且抗性强的玉米品种,十分迫切。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崖州湾国家实验室高级科学家陈泽辉,40年坚守玉米育种一线,带领团队致力于温热玉米种质融合创新,充分利用贵州立体气候优势,创造出利于国家玉米产业发展的育种奇迹。陈泽辉在“康农玉8009”丰收现场 对抗极端气候的玉米种业新出路:南北融合创新 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