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思是废除其他思想,只尊重儒家的学说。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上的一件大事。 3、西汉初期,为了统一封建思想,巩固封建统治,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政策的核心是罢黜诸子百家,只允许通晓儒家学说的人做官,以此来统一思想,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所谓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顾名思义,也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其余的各家学说如法家,道家等均受排斥,是汉武帝接受当时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董仲舒先生的建议而确立的官方统治理论和伦理体系,其核心思想就是我们大家也耳熟能详的"三纲五常",而其教育思想、"大一统"以及"天人感应"理论,都成为后世封建...
在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一决策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发展,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国社会各层面,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感与社会凝聚力;经济上的改革举措也相互配合,使国家经济蓬勃发展,为汉朝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基础。尽管汉武帝的统治并非完美无缺,晚年也出现过穷兵黩武、...
在“独尊儒术”的政策下,其他思想流派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压。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逐渐被边缘化,儒学的地位得以巩固。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改变了学术界的格局,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三、儒学的影响与传承 建立伦理道德体系 儒学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伦理道德,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这些思想不仅影...
正确答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实行的文教政策。董仲舒认为,为了保证政治法纪的大一统,必须首先统一思想。他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实现思想的统一,即“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绝其道并不一定要取缔各种学术,而...
“独尊儒术”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促进国家统一。⑤儒家伦理(如“三纲”“五常”)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塑造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及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秩序。⑥儒家经典的系统整理为后世保留了重要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文献,推动教育普及和文化延续。⑦“独尊儒术”使其他学派的发展受到压制,导致思想多元性衰退...
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 有其时代特点。他推崇的儒术,已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种不同学派的一些思想,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是一次思想融合。汉武帝把儒术与刑名法术相揉合,形成了“霸王道杂之”的统治手段,对后世影响颇为深远。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
公元前134年,就在窦太后去世不到一年,汉武帝刚刚亲政后不久。一代大儒董仲舒,便正式向汉武帝上书,请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汉武帝看过董仲舒的上书之后,最终决定,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正式把儒学,作为汉朝的治国思想。而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则是开始被逐渐摒弃,成了思想界的‘非主流’。汉武帝‘罢黜百家...
中国在思想上的统一是在汉武帝时代完成的,完成的标志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中,思想家董仲舒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事实上,“罢黜百家”的说法并不准确,因为儒家之外的各家思想并没有被禁止,更没有消失,而是始终存在于这个形成统一体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顾名思义,意味着对百家学派的打压与限制,同时将儒家思想提升至至高无上的地位。在此期间,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限制其他学派的发展,鼓励和推崇儒家思想,以塑造国家的意识形态和统一思想。汉武帝刘彻,是西汉朝的第七位皇帝,其统治时期为公元前141年至公元前87年。他继位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