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何首乌肝损伤特点,提出了中药免疫特异质肝损伤“三因致毒”机制假说,该假说紧密结合中药临床肝损伤的发生特点和风险因素,改变了长期以来中草药安全性研究“唯药物成分论毒性”的传统模式,为特异质毒性的评价和机制研究提供新的策略和方法[...
特异质型药物性肝损伤(iDILI)是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ALF)的主要原因之一,约66.4%的iDILI相关ALF会发生死亡或需要肝移植(LT),早期识别高死亡风险的患者,对于优化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管理至关重要。目前,已有几种DILI相关ALF预测...
1、特异质为宿主相关性,而非药物特性或剂量相关,可能不常见于大多数人,但未必“罕见”。 2、耐受:治疗期间未出现肝损伤的生化学证据。 3、适应:治疗期间出现肝损伤的生化学证据,但继续用药后恢复正常。 4、易感:药物治疗过程中或停药后出现DILI,且不能呈现适应性缓解。
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外有学者[1]提出:GTE致肝损伤为特异质型,并且发现HLA-B*35:01为其易感基因,该研究结论被写入美国胃肠病学会发布的最新版《特异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断和管理指南》[2]和美国肝病学会发布的最新版《药物、草药和膳食补充剂诱导的肝损伤实践指南》[3]。然而,中国作为茶叶的生产和消费大国,至今...
综合上述分析,笔者提出:根据Hoofnagle等[23]建立的最新药物肝毒性分类,GTE肝毒性主要属于节食或禁食后机体饥饿状态介导的间接型肝损伤,但发生的频度和严重程度可能与特异体质、肝脏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如同时携带HLA-B*35:01易感基因者可能更容易发生肝损伤。正如饮酒可以伤肝一样,应该说,酒精本身具有直接的固有型肝...
警惕药物特异质性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因药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所导致的肝损伤。其中药物特异质性反应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药物通过直接毒性作用引发肝损伤,常可预测;毒性与剂量呈正比;自暴露于药物,到出现肝损伤的潜伏期,通常较短。这类肝损伤诊断相对较为容易。
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外有学者[1]提出:GTE致肝损伤为特异质型,并且发现HLA-B*35:01为其易感基因,该研究结论被写入美国胃肠病学会发布的最新版《特异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断和管理指南》[2]和美国肝病学会发布的最新版《药物、草药和膳食补充剂诱导的肝损伤实践指南》[3]。
1.1 免疫特异质肝损伤 免疫特异质肝损伤的风险因素众多,除患者的固有体质(免疫异常)外,性别、年龄、免疫相关的基础疾病等因素亦会增加免疫特异质肝损伤的风险。当免疫特异质人群服用某类特定的药物,其发生肝损伤的风险显著高于其他人群。有研究[3]表明,处于更年期的中年女性,由于其机体免疫状态的异常而发生中药特异质...
日前,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全军中医药研究所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合作,首次发现何首乌诱发特异质肝损伤的易感基因,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肝病顶级杂志《肝脏病》。这一发现表明,何首乌仅对极少数特定人群有肝损伤风险,但对绝大对数人群是安全的。该项研究是我国科学家在中药安全性研究领域取得的一项...
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外有学者[1]提出:GTE致肝损伤为特异质型,并且发现HLA-B*35:01为其易感基因,该研究结论被写入美国胃肠病学会发布的最新版《特异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断和管理指南》[2]和美国肝病学会发布的最新版《药物、草药和膳食补充剂诱导的肝损伤实践指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