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晚,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张剑教授受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邀请在“浙大东方论坛”做主讲嘉宾。讲座主题为“从诗歌看历史:燕卜荪笔下的西南联大和抗日战争”。 张剑教授指出,燕卜荪不仅仅是我们熟识的“语义批评家”(verbal c...
②复义的性质:燕卜荪对复义现象的研究就是用于以分析方法解释文学语言的一个基本特征:多义性。他认为复义的性质包含了两层意思: ⑴复义表明一个词可以具有几种不同的意义,有几种意义相互关联或者有几种意义之间相辅相成,也有几种意义结合起来使该词表达出一种关系或者一个过程。一个词是多义的,这多重意义之间...
燕卜荪:游吟中国的英国学者燕卜荪先生在北大教书期间开过许多门课程,其中有十七世纪英诗、英诗概观、现代英诗、英国散文演变等选修课。燕卜荪先生每次上课只带要讲的原文文本,至于他的讲课内容,即要在黑板上写的东西,却只字不带,而是即时在黑板上奋笔疾书写下的。等到写满黑板后,他稍事停顿,只轻轻念一遍,便...
燕卜荪作为文学教授,对临大学生的戏剧肯定熟悉。在十年之后的五十年代,李香香的行动肯定唤起了燕卜荪的临大记忆,以及女学生们送恋人上战场的勇气。 03 文学与政治 燕卜荪以“语义批评”而著称,他在1930年出版的《含混的七种类型》(Seven Types of Ambiguity)...
文字整理自deepseek,视频自制,仅供学习分享,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 视频播放量 25、弹幕量 0、点赞数 0、投硬币枚数 0、收藏人数 1、转发人数 0, 视频作者 底岭诗社, 作者简介 世界好诗分享研究中心,一起读诗,品诗,写灵魂。,相关视频:deepseek解讀詩人05:《瑞恰茲評
威廉·燕卜荪(William Empson,1906—1984)是一位与中国有着深厚渊源的英国文学评论家和诗人。他两次来到中国,分别在西南联合大学(1937—1939)和北京大学(1947—1952)任教,为我国的外语教育和文学研究领域培养了众多杰出人才。📖 燕卜荪在中国的教学经历被广泛传颂。他的学生,如王佐良、李赋宁、赵瑞蕻、杨周翰、周珏良...
1935周珏良 译妻子赞我爱你是因为我想占有你?这似乎太荒谬,我忘记了。因为热切地想象着的那种爱,时间还没有把它歪曲,总是一场三角形的恋爱。我喜欢你和年轻男子同床,他们是兴奋剂,陪衬和装饰,那时他们也会委身于我。威廉·燕卜荪(William Empson,1906年9月27日—1984年4月15日),出生于英格兰约克郡,...
这类诗也构成英国诗里的新品种。燕卜荪自己说过: 本世纪最好的英文诗是象征式的诗,写得极好,但这类诗搞得时间太长了,今天的诗人们感到它的规则已成为一种障碍,而文学理论家一般又认为除象征式诗以外,不可能有别类的诗。 实际上,可以有别类的诗,即“辩论式的诗”。燕卜荪本人写的就是这类,其中心是矛盾冲...
燕卜荪的足迹遍布中国,他的学生包括卞之琳、穆旦、袁可嘉、王佐良、许国璋、杨周翰、赵瑞蕻、杨苡、巫宁坤、许渊冲等文学巨匠。《威廉·燕卜荪传》是燕卜荪生前指定的传记作家哈芬登的作品。这本书从燕卜荪的家族背景和成长经历开始,一直追溯到他1939年因二战爆发而离开中国。哈芬登通过燕卜荪的日记和其他一手资料,为...
燕卜荪天分和才情极高,1930年就发表了文艺理论专著《朦胧的七种类型》。他在剑桥曾拿下数学和英文两个第一,他是从数学后转到文学上来的,是剑桥著名文学理论家瑞恰慈的高足。其诗歌创作是“孤独与受难”的产物。 威廉·燕卜荪 南岳之秋 同北平来的流亡大学在一起 灵魂记住了它的寂寞, 在许多摇篮里战栗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