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启华,武汉大学物理系1993级本科校友,在校期间曾获桂质廷-许海兰奖学金(1995)和汇凯奖学金(1996)。后又分别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获得硕士、博士学位。2006-2009年在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清华大学物理系长聘正教授。曾获南洋理工大学南洋研究卓越奖、新加坡物理学会纳米科技奖,2...
从 2020 年 7 月全职回到清华大学,一晃已经将近 4 年。此前,熊启华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工作将近 12 年,决定携家人回国不是一个轻松的决定。究其原因来说,他不愿意长久待在舒适区。在南洋理工大学工作久了基本也到天花板了,他想做一些更有挑战性的事儿。而国内研究条件越来越好,也有着数量庞大的愿意投身科研...
·熊启华教授,美国物理学会和美国光学会会士 ·1997年武汉大学本科;200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2006-2009在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加入南洋理工大学,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正教授和副院长。2019年加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在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了240多篇文章(其中包括《自然》4篇及子刊14篇),总引用次...
2006-2009在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加入南洋理工大学,2016年获聘正教授。2017年获得国家特聘专家称号,2019年初兼聘清华大学建设实验室,2021年初全职加入清华大学物理系。主要研究方向是光学和光谱学,发表330多篇论文,包括自然-科学5篇及其...
清华大学熊启华教授、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刘海云副研究员、南洋理工大学胡泽华博士和安徽大学刘学教授针对异质结载流子动力学中丰富的物理机理及潜在的应用能力,将其分为界面电荷转移和能量转移两个部分进行综述。 文章简介 传统半导体异质结一般通过外延生长制备,设备昂贵且要求界面晶格常数匹配,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异质结...
凭借出色的科研和教学成果,熊启华在10余年历练中也已完成了蜕变,2014年获聘终身教职副教授,仅仅两年后,晋升为正教授,并担任了5年南洋理工大学数理科学学院的副院长,主管科研和研究生教育及教职事务。但在他心中始终放不下的是对祖国的眷恋和家人的牵挂。“回国继续研究事业是我一直的梦想,而且父母的年纪也大了,只...
近日,清华大学的熊启华课题组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合作者基于前期钙钛矿体系室温人工晶格调控激子极化激元的实现,进一步引入“锯齿(Zigzag)型”周期势场调控激子极化激元,有效模拟一维Su-Schrieffer-Heeger(SSH)模型哈密顿量。利用钙钛矿微腔独特的光学自旋轨道耦合效应和各向异性,实现了光偏振对拓扑平庸相和拓扑非平庸相的主动...
Professor Qihua Xiong group focuses on light-matter interactions in emergent functional materials probed by steady-state and transient optical spectroscopy. His group has two postdoc positions available immediately to work along the following directions:
课题组刚刚拿到一个MOE TIE2项目(二维层状材料异质结间电荷输运和传递动力学),现有两个博士后位置,...
华侨大学魏展画教授联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熊启华教授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Edward H.Sargent教授在钙钛矿((CaTiO)_3)发光二极管的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试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