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认为教育的宗旨是“明人伦”,是 “存天理,灭人欲”。朱熹的教育宗旨,是以“人性论”为基础的。他认为,人的天赋秉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天地之性”;二是“气质之性”。所谓“天地之性”,它是禀受“天理”而成的,是符合封建纲常的。所谓“气质之性”,是天理与人欲混杂的,即存在着违背天理、违背...
乐记记载人化物则天理灭而穷人欲,宇宙万物之中唯有人乃万物之灵,人与物不同之处在于人有天理存于人性之中,若要存此天理须反躬自省,内节好恶。如此方不至于化为物,物化的人,是大乱之源。孔孟论仁义至北宋二程论天理,核心是因为此论更方便于学者入道。‘存天理,灭人欲’是程朱所寻出的儒家入道枢纽。
这就是理学运动。 为“存天理 去人欲”正名 天理何在?董平教授说,在朱熹看来,天理就是天道!是任何事物在它存在之前的依据。天道是大公无私的。 “存天理,去人欲”是朱熹近千年来一直饱受后人非议的名言,董平教授指出,后人的理解完全背离了朱老夫子当初的本意。 记住古人的古训,利者益之和也。利益是益之和,“...
但是,朱熹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一直以来却饱受争议,之所以争议大,似乎是与儒学的基本认知有予盾,《礼记》中“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孔圣人的观点是“饮食之欲和性欲是人类存在的根本欲望”。如果没有人的根本欲望,人类社会也就不存在了,基于这个事实,朱熹的“灭人欲”被认为是错误的也就不难...
这样看,朱熹所说的“存天理,灭人欲”不但不扼杀人性,还是在保护人性,是很符合现在的思想文明的,即人类应该节俭一点,收敛一点,不在太穷奢极侈。 无论是人类自身还是人类身处的环境,之所以出现太多问题,就是因为欲望太多不加节制的原因。吃东西不加节制,什么病都来了;对他人不断压榨,人际关系坏了;对环境无穷索取...
鬼谷子纵横智慧:存天理,灭人欲,顺人性做事,逆人性做人。明辨世情、洞悉阴阳、大彻大悟。#厚黑 - 每天学点厚黑学于20181130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152.1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不良人心淡去,体现的就是真性,真性人,有良知,与天理合其德,故称灭人欲,存天理 ...
原句应该是“存天理,灭人欲”,是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之一,但并非朱熹本人原创,最早的出处源于《礼记...
“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要求人们清心寡欲,修身养性。是不是和咱们现在提倡的极简生活的内涵很接近呢? 那么,理学家们过这样极简的生活,“刻薄”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呢? 为此,另一位理学大师张载说了一段我们都很熟悉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