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联句 李忱 1.万水千山,不辞辛劳;遥望瀑布,才知它源自峰巅。2.溪涧怎能束缚其脚步?终要汇入大海,掀起波涛狂澜!——李忱心语 3.千山万水奔流不息,唯有远观,方显瀑布之高远出身。4.那飞瀑自山顶奔腾而下,如白绸穿越岩石缝隙,洒落山间化为烟雨朦胧。5.飞瀑直垂峭壁间,似银龙吐息激起水花四溅于山谷...
译文:无数山岩和深邃的沟壑都不辞辛劳地展现着它们的壮丽,只有从远处眺望,才能领略到它们那高远挺拔的出处。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山岩沟壑的辛勤和坚韧,表达了只有经过努力攀登和深入探索,才能领略到更高更远的风景,寓意着人生的追求和成长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原文: 李忱《瀑布联句》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
以下是《瀑布联句》的详细解读: >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创作背景:此诗为唐代香严闲禅师与唐宣宗李忱共同所作。禅师作前两句,暗射宣宗当时处境;宣宗续后两句,则寄寓不甘落寞、思有作为的情怀。 主旨意境:以瀑布为喻,描绘了瀑布从高山倾泻而下,穿越千岩万壑的...
瀑布联句原文及翻译 原文: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注:此诗为唐代诗人香严闲禅师与李忱的联句作品。香严闲禅师先作前两句,李忱续作后两句。) 翻译: 无数的山岩和沟壑都不辞辛劳地汇聚水流,远远看去才知道这瀑布的发源地是多么的高远。小小的溪流又怎能将瀑布留住...
瀑布联句香严闲禅师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简介】香严闲禅师,当时庐山上的一位高僧。李忱(公元810─859),即唐宣宗。在位时(公元846─859),重视科第,也经常与学士们作诗唱和。《全唐诗》存其诗六首。【字句浅释】解题:唐宣宗曾经遁迹山林为僧。有一次...
【题目】阅读《瀑布联句》,完成练习。瀑布联句香严闲禅师 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润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注释】:本诗为两人共同创作,前两句为香严闲禅师所作,后两句为李忱所作,浑然天成。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并说说禅师和李忱的诗句各表达了什么情怀。
联句: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依次出句,相联成篇,可以一人出一句、两句或多句。这种方式很难写出佳作。壑:沟,山沟。涧:两山之间的溪流。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素娴诗文,曾书瀑布诗“穿山透石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云云,以赋壮怀。他的诗就是由这一首唐诗改易数字而成。此诗中瀑布形象充分人格化,写得有气魄,...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古人名篇) 雲壑鸣泉涧碧溪,飞流千尺水滴滴。空怀报复江河远。汇海涓流恐是虚。(浮檀感言)。
有一次,李忱碰到黄檗禅师,两人同行,一起游方。路上看到山间的瀑布,黄檗就说:“我想到一联咏瀑布的诗,但不知如何续接?”李忱就回答道:“那我来续吧。”于是,这首《瀑布联句》就诞生了。有了这个故事作背景,这首诗的格局立马就不一样了。我们先看黄檗禅师的前两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