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古诗原文翻译及作者简介 《潼关》是清末政治家、诗人谭嗣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全诗豪迈奔放,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含蓄又生动。 潼关原文 终古高云...
潼关王廷相〔明代〕天设潼关金陡城,中条华岳拱西京。何时帝劈苍龙峡,放与黄河一线行。 完善 王廷相 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号浚川,世称浚川先生,河南仪封(今兰考)人,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王廷相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
1、原文:《潼关》【作者】谭嗣同 【朝代】清译文对照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2、翻译:古往今来的云气簇拥着潼关城隘,此时萧瑟的秋风声将我的马蹄声吹散。望去表里山河,黄河到了这里虽然已经进入到广阔的关中平原,却还是显着被束缚,向西而去的群山...
1、译文:自古以来高高云层就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秋风阵阵总是吹散哒哒的马蹄声。奔腾而过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太过约束,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2、原文:《潼关》清代: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其中“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两句又格外精警突出。整首诗中不仅有对潼关天险之地的描述,突出潼关在古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战乱时期的社会矛盾和现实生活,体现出诗人期盼和平的美好愿景,以及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杜甫潼关古诗翻译 潼关吏原文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潼关汪元量〔宋代〕蔽日乌云拨不开,昏昏勒马度关来。绿芜径路人千里,黄叶邮亭酒一杯。事去空垂悲国泪,愁来莫上望乡台。桃林塞外秋风起,大漠天寒鬼哭哀。 完善 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
潼关 [清]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潼关 [明]王廷相 天设潼关金陡城,中条华岳拱西京。何时帝劈苍龙峡,放与黄河一线行。 潼关会 [明]陆深 单马潼关会,阿瞒来送虏。不恨事无成,但恨事不武。马将军,人中虎。力能捉曹公,眼当空许褚。英雄成败常有幸,舞...
《潼关》原文潼关 清·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潼关》注释1、潼关(tóng guān):关名。故址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北,为古代东西往来的要隘。2、终古:自古以来。簇(cù):丛聚。3、河流:指奔腾而过的黄河。束:约束。4、不解平:不知道什么...
原文如下: 潼tóng关guān终zhōng古gǔ高gāo云yún簇cù此cǐ城chéng , 秋qiū风fēng吹chuī散sàn马mǎ蹄tí声shēng 。河hé流liú大dà野yě犹yóu嫌xián束shù , 山shān入rù潼tóng关guān不bù解jiě平píng 。此诗以雄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潼关一带山河的雄伟壮阔,折射出诗人一种冲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