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米友仁潇湘图卷是一件南宋时期文物,现藏于上海博物馆。作品简介 此图是米友仁在绍兴五年(1135)之前为左达功所作。此卷在南宋时历经洪适、洪迈、朱熹等十六位名士题跋和观款,为传世宋人画卷中宋人题跋最多的一件作品。历经元末陈彦廉春草堂,明代项元汴、董其昌等人收藏,入清经安岐收藏,乾隆时入内府。图...
《潇湘图》卷,一幅穿越千年时光的艺术瑰宝,源自五代南唐董源之手,以细腻绢本为载体,设色雅致,纵展五十厘米之姿,横亘一百四十一厘四米之壮阔,宛若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静静诉说着江南的温婉与浩渺。此卷虽未钤盖董源亲笔款印,却凭借其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被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慧眼识珠,珍藏如命,并依据《...
明末董其昌对《潇湘图》做过一段注说,一次,他得到一幅古画,卷中有董源的笔迹,但字失其半不知何图。董其昌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对古籍记载的熟悉程度,认定此画取意“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之境,他曾经畅游潇湘,所见的山川奇秀大都如同此图,由此命名它为《潇湘图》。潇湘题材在中国山水文化中的经典意象被代...
《潇湘图》是五代南唐董源创作的山水画,该作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潇湘图》图卷纵50厘米,横141.4厘米。画面中表现的是南方山水,图绘一片湖光山色,山势平缓连绵,山峦多用披麻皴,并以墨点渲染山峦之上的植被,呈现出江南山水的迷蒙。全图从内容上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为沙渍平坡、荒疏芦苇,有两...
《潇湘图》局部 从《潇湘图》看,董源的创新发展是多方面的。山的表现除取江南清润幽深的峰峦树石外,还采用了独特的皴法。安岐《墨缘汇观》说:“世传董源画多作麻皮皴,惟此二卷俱用点子皴法。”山势自卷首而起,花青运墨勾皴,渐至层峦叠嶂,愈深愈远。为了表现透视深度,山峦上的小土丘自近至远,由...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潇湘图》长卷是南宋米友仁传世作品之一,此图纸本水墨,纵二十八点五厘米,横二百九十三点五厘米,《墨缘汇观》称其『云山满卷,全用淡墨为之,稍加重墨点晕,一派濛浑之景,树木萧疏,其云气以淡墨细勾,山顶浮图,溪桥屋宇,在隐显之间,超妙绝尘,变态无尽,宜称海内名卷』。 相同部分 米芾云山...
《潇湘图》作品赏析 《潇湘图》五代南唐/董源 【作品背景】五代时期一些山水画家深入自然,步履于真山真水之间,创造出了大量表现北方重峦峻岭和江南的秀丽风光的山水画作,董源是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潇湘图》是董源的代表作品。 【作品内容】画面中表现的是南方山水,图绘一片湖光山色,山势平缓连绵,呈现出江南...
荆浩、关仝生活在河南、陕西北方地区,面对的是太行巍巍石山,而《潇湘图》的作者董源是一位生活在当时金陵、今天南京的南方人。这幅画仍然没有画家的题款或者命名, “潇湘图”是由明代一位非常有名的画家、艺术理论家董其昌取自南朝谢眺《新亭渚别范零陵诗一首》首句“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的诗意。“新亭”...
《潇湘图》 五代,董源,绢本设色,纵50.2厘米,横140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董源, 字叔达, 钟陵人(今江西进贤), 中主李时任北苑副使, 故称“董北苑”。记载说他山水多画江南景色,“平淡天真, 唐无此品。”《潇湘图》画的是江南景色。画中山峦连绵, 云雾暗晦, 山水树石都笼罩于空灵朦胧之中, 显得平淡而幽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