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米友仁潇湘图卷是一件南宋时期文物,现藏于上海博物馆。作品简介 此图是米友仁在绍兴五年(1135)之前为左达功所作。此卷在南宋时历经洪适、洪迈、朱熹等十六位名士题跋和观款,为传世宋人画卷中宋人题跋最多的一件作品。历经元末陈彦廉春草堂,明代项元汴、董其昌等人收藏,入清经安岐收藏,乾隆时入内府。图...
画作无作者款印,明朝董其昌得此图后视为至宝,并根据《宣和画谱》中的记载,定名为董源《潇湘图》。《潇湘图》局部 《潇湘图》以平远取势构图。描摹出江南山水的秀润空灵与淡远清深。根据图中人物的活动,画面可分为左右两部分。右半部主要描绘游船的活动,水面上,一只小船正缓缓向汀岸靠拢。船中一个貌似高官...
《潇湘图》卷,一幅穿越千年时光的艺术瑰宝,源自五代南唐董源之手,以细腻绢本为载体,设色雅致,纵展五十厘米之姿,横亘一百四十一厘四米之壮阔,宛若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静静诉说着江南的温婉与浩渺。此卷虽未钤盖董源亲笔款印,却凭借其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被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慧眼识珠,珍藏如命,并依据《...
《潇湘图》中表现的是南方山水,图绘一片湖光山色,山势平缓连绵,山峦多用披麻皴,并以墨点渲染山峦之上的植被,平远的构图方式和近景中大片水域的结合,让画面有很强的空间感,更呈现出江南山水的迷蒙。山水之中又有人物渔舟其间,赋色鲜明,趣味横生,为寂静幽深的山林增添了无限生...
《潇湘图》在远山近水中展开,山峦连绵起伏,岩石如聚,层层叠叠向上堆砌,峰岚缥缈,烟云朦胧。一弘江水占据大半画面,苇掩沙洲,雾漫树林,水面上渔舟点点,往来憧憧。对岸坡下正有一组渔人围网捕鱼,近水岸上,送行者长久伫立,一叶扁舟运载着游客渐行渐远。整个画面宁静安谧充满和谐,抒情风格首次融于山水画的...
五代南唐时期的杰出画家董源,以其精湛的江南山水画技艺而闻名。他的代表作《潇湘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成为一幅传世的江南山水画佳作。该画以绢本设色绘制,尺寸为50cm×141.4cm,展现了江南山水的独特韵味。董源,字叔达,生于钟陵(今江西进贤),其山水画作品多以江南景色为题材,风格平淡天真,开创了江南...
其中,“潇湘图”便是一幅深受历代画家钟爱的传世之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历经千年仍让人赞叹不已。“潇湘图”历经千年,依旧在网络上大热不衰。自五代两宋至元明清,历代南派山水画家都纷纷以“潇湘”为题材进行创作,使得这一主题成为了画史上的“常青树”。不仅如此,“潇湘八景诗画”还远...
潇湘图是中国古代诗画创作的一重要母题,以幽怨之美,受到历代画家和诗人的青睐。“潇湘”本指湖南洞庭湖一带的山水,后泛指江南河湖密布的地区。潇湘自古就是贬谪流放之地,自屈原创作了贬谪文学抒发怀才不遇、蒙冤受谤之怨以后,诸多与其有着相似经历的迁客骚人如贾谊、杜甫、柳宗元、秦观等,都于此地发出同声之叹...
《潇湘图》这幅名画虽无作者款印,却幸运地被明朝的董其昌视为珍宝。他依据《宣和画谱》的记载,将此画定名为董源所作的《潇湘图》,流传至今。袁枢在自跋中提到,他在崇祯十五年十一月,从董思白年伯家中获得《潇湘图》,并为此付出了四帑的代价。到了崇祯十六年,王铎在浒墅关袁枢的寓所看到这幅画,深感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