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董源潇湘图卷 《潇湘图》卷,一幅穿越千年时光的艺术瑰宝,源自五代南唐董源之手,以细腻绢本为载体,设色雅致,纵展五十厘米之姿,横亘一百四十一厘四米之壮阔,宛若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静静诉说着江南的温婉与浩渺。此卷虽未钤盖董源亲笔款印,却凭借其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被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慧眼识珠...
《潇湘图》五代,董源,绢本设色,纵50.2厘米,横140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董源, 字叔达, 钟陵人(今江西进贤), 中主李时任北苑副使, 故称“董北苑”。记载说他山水多画江南景色,“平淡天真, 唐无此品。”《潇湘图》画的是江南景色。画中山峦连绵, 云雾暗晦, 山水树石都笼罩于空灵朦胧之中, 显得平淡而幽深,...
董源(934至约962),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一作董元,字叔达,江西钟陵(今江西进贤县)人,董源、李成、范宽史上并称北宋三大家,南唐主李璟时任北苑副使,故又称“董北苑”。擅画山水,兼工人物、禽兽。其山水初师荆浩,笔力沉雄,后以江南真山实景入画,不为奇峭之笔。疏林远树,平远幽深,皴法状如麻皮,...
董其昌书法题跋董源潇湘图卷,故宫博物院藏。本幅无作者款印,明朝董其昌得此图后视为至宝,并根据《宣和画谱》中的记载,定名为董源《潇湘图》,后入清宫内府收藏。 卷尾董其昌题跋释文: 此卷余以丁酉六月得于长安,卷有文寿承题,董北苑字失其半,不知何图也。既展之...
董源(约 ?—962年),字叔达,钟陵(今江西进贤)人,五代南唐杰出画家。擅画山水,多作江南景色,平淡天真,开创了江南山水画的新风貌。 董源《潇湘图》,绢本,设色,纵50cm,横141.4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被画史视为“南派”山水的开山之作。无款印...
总之,董源的《潇湘图》是一幅充满诗意的山水画,它不仅展示了画家的高超技艺,更传达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在这幅画中,我们不仅能看到江南的秀丽风光,更能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让我们在欣赏这幅画的同时,也在心中种下一颗热爱自然、珍惜生活的种子,让它在未来的日子里,开出绚丽的花朵。 #...
董源 (934-约 962年 ),董元,字叔达,江西钟陵(今江西进贤县)人。自称“江南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南唐中主(934~960)时期。事南唐主李璟时任北苑副使,故又称“董北苑”,南唐亡后入宋,被看作是南派山水画的开山大师。画史上把董源、范宽、李成,称为北宋初年的三大家。董源所创造的水墨山水...
“潇湘”指湖南省境内的潇河与湘江,二水汇入洞庭湖,“潇湘”也泛指江南河湖密布的地区。《潇湘图》是一幅描写人物活动的山水画,是董源的代表性作品,它充分表现了董源在山水画创作上所达到的艺术成就。 董源生于唐朝末年,一说是南唐中主李璟迁都南昌时,董源受到朝廷的赏识,随着政治地位的升迁,使他的绘画艺术有了一...
这幅画无作者款印,明朝董其昌得此图后,视为至宝,并根据《宣和画谱》,定名为董源《潇湘图》。 “潇湘”是指湖南省内的潇河和湘江,汇入洞庭湖。同时,“潇湘”也泛指江南地区河湖众多的地方。这幅画中,山势平缓,沙洲和苇渚连绵不断。运用点子皴法,通过墨点来描绘远山的植被,几乎没有线条,创造出模糊而有质感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