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图来看,五族共和乃是指着汉、满、蒙、回、藏。这其中的“回”,并不是指着现在的回族,而是泛指当时的回教民众,亦指回疆各民族,包括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民族。 再从下图来看,孙中山先生在当时还说“回教虽众,大都汉人。”。 所以对于以上两图,我的综合解读是这样的: 当时五族共和里的“回”,主要是指着维...
首先、明确一点,“满汉蒙回藏”五族共和,这五族不是现代民族学意义上的五个民族。比如此处的“回”...
这个顺序是清朝时期统治者对各民族地位做出的排序。满蒙回藏汉分别代表了清朝时期不同民族地位的排序,清朝统治者为满族,与蒙古族和回族关系为密切,汉族作为当时人口最多的民族,在排序中位列第四。满蒙回藏汉排序反映了清朝时期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也是后来中华民国时期"五族共和"的基础,"五族共和"...
满蒙回藏汉顺序是清朝统治者排的。满蒙回藏汉是清朝时统治者对各民族地位做出的排序,清朝统治者为满族,与蒙古族和回族关系较好,而汉族人口众多不容小觑,排序为满蒙回藏汉。
汉、满、蒙、回、藏。1、五族共和中华民国成立初期政治口号。这一原则强调了在中国的五大族群和谐相处。以五色旗作为国旗,分别代表汉族;满族;蒙古族;信仰伊斯兰的诸多民族;藏族。其中回族泛指穆斯林民族,包括新疆维吾尔族等。清朝曾将新疆称为回疆。五族共和源自清末立宪运动的“五族大同”。2、五族共和的要害...
那么当时的五族概念是怎么来的呢?我们熟知的五族共和乃是由孙中山提出。南北议和之时,孙中山提出:“清帝退位,满、蒙、回、藏之待遇,与汉人平等”,同时也提出全同胞“群起解除专制,并非仇满,实欲合全国人民,无分汉、满、蒙、回、藏,相与共享人类之自由。究之政体虽更,国犹为国。”孙中山的主张也...
汉满蒙回藏其实应该是..汉满蒙回藏其实应该是指东亚大陆五大民族体系,不是单指现在的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一、蒙应该泛指漠北的游牧民族,即古称北狄。古代有匈奴、室韦、鲜卑、柔然、契丹、蒙元等。现代包括蒙古族、塔塔尔族
这是继承清朝时的说法。清朝时是不分维族和回族的,信回教的都称为回族。
洪水横流,淹没汉满蒙回藏; 宪章文武,尽是公侯伯子男。 【简析】1915年袁世凯称帝,以“洪宪”为年号,废弃共和,激起全国公愤。在蔡锷等人的声讨中,仅八十三日便被迫宣布取消。有人撰写此联,以为讥刺。联语首嵌“洪宪”二字,以点明讥刺对象。汉满蒙回藏,民国初年谓之“五族共和”,“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