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图来看,五族共和乃是指着汉、满、蒙、回、藏。这其中的“回”,并不是指着现在的回族,而是泛指当时的回教民众,亦指回疆各民族,包括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民族。 再从下图来看,孙中山先生在当时还说“回教虽众,大都汉人。”。 所以对于以上两图,我的综合解读是这样的: 当时五族共和里的“回”,主要是指着维...
汉、满、蒙、回、藏。1、五族共和中华民国成立初期政治口号。这一原则强调了在中国的五大族群和谐相处。以五色旗作为国旗,分别代表汉族;满族;蒙古族;信仰伊斯兰的诸多民族;藏族。其中回族泛指穆斯林民族,包括新疆维吾尔族等。清朝曾将新疆称为回疆。五族共和源自清末立宪运动的“五族大同”。2、五族共和的要害...
后来,清政府创办《大同报》,专门提倡“汉满人民平等,统合满、汉、蒙、回、藏为一大国民”的思想,宣传“五族大同”。孙中山先生在清政府提出的“五族大同”之上制定了“五族共和”的政策。当然这五个民族也是当时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民族,满代表东北,蒙代表内外蒙古,回代表新疆,藏代表西藏,汉代表汉地十八省...
洪水横流,淹没汉满蒙回藏;宪章文武,尽是公侯伯子男。上下联嵌字,暗含袁世凯称帝的年号“洪宪”。上联...
这个顺序是清朝时期统治者对各民族地位做出的排序。满蒙回藏汉分别代表了清朝时期不同民族地位的排序,清朝统治者为满族,与蒙古族和回族关系为密切,汉族作为当时人口最多的民族,在排序中位列第四。满蒙回藏汉排序反映了清朝时期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也是后来中华民国时期"五族共和"的基础,"五族共和"...
汉满蒙回藏其实应该是..汉满蒙回藏其实应该是指东亚大陆五大民族体系,不是单指现在的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一、蒙应该泛指漠北的游牧民族,即古称北狄。古代有匈奴、室韦、鲜卑、柔然、契丹、蒙元等。现代包括蒙古族、塔塔尔族
这是继承清朝时的说法。清朝时是不分维族和回族的,信回教的都称为回族。
汉满蒙回藏指的不是民族,而是地域 汉(内地十八省)、满(关外)、蒙(蒙古)、回(西北地区)、藏...
汉满蒙回藏这些次级区域,在大清内部各自起到了其他区域完全无法替代的作用。大清的最高统治者在这些地方也以不同的身份出现,作为体系的中国,其内部整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汉人为主体的中原地区,是整个帝国最有钱的地方,所以这里主导着大清帝国的财政秩序,依靠这里的庞大财富,统治者可以把八旗的军事贵族都给赎买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