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干湖是吉林省最大的天然湖泊,其渔产资源丰富,因迄今保留着北方民族原始的捕鱼方式而知名。查干湖冬捕这一传统习俗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12月27日,快递员在查干湖渔场将鱼打包准备发货。12月28日,查干湖第23届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在吉林省松原市开幕,众多游客相聚在这里观赏...
新华全媒+|渔猎文化传千年 “冰湖腾鱼”庆丰年 12月28日,查干湖第23届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在吉林省松原市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相聚在这里观赏冬捕,共同见证“冰湖腾鱼”盛景,庆祝丰收之年。查干湖渔产资源丰富,因迄今保留着北方民族原始的捕鱼方式而知名。查干淖尔冬捕习俗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北方有佳木,鸾鸟栖于斯”,故名佳木斯。这是文人墨客的注解,也是最美最华丽的阐释,充满了对一座城市美好的祝福与想象。春游佳木斯,与千年渔猎文化来一场美丽邂逅。佳木斯地处黑龙江省东部,满语原意是“驿丞”或“站官”的意思。由于地理位置四通八达,三江合汇,故在历史上一直是重要的区域交通枢纽,也由此得名。
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 5月17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喊江节:东北千年渔猎文化的时代回响》的报道。“立夏鱼儿欢,小满鱼来全;芒种鱼产卵,夏至把河拦;小暑胖头跳,大暑鲤鱼跃……”乌苏里江畔,赫哲族渔民捕鱼晒网,在迎接夏日的欢歌中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鱼肥水美喜开江,开网捕鱼满载归。经过...
赫哲故里,因渔而兴。独特的赫哲族渔猎文化,孕育出赫哲族伊玛堪、鱼皮画、鱼皮衣制作技艺等一批世界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鱼、穿鱼皮衣、制作鱼皮画……在同江,赫哲族把文化传承融入日常生活,围绕渔猎文化发展的文旅产业,成为当地独特的风景。一张鱼皮千变万化 在同江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渔具、鱼馆、鱼皮工艺...
这场盛大的冰雪渔猎狂欢 正敞开怀抱迎接四海宾朋 共享底蕴深厚的冰雪渔猎文化 千年渔猎、生态渔业,持续到2025年2月14日的黑龙江“冷水鱼•冬捕季”系列活动,每天的冰下走网捕捞仍是游客们关注的热点,冰封的湖面,也因此成为了热闹的舞台。随着渔民们熟练起网作业,肥硕的鱼儿破冰而出,活蹦乱跳间,溅起晶莹水花...
依伴着世代流淌的江水和取之于江的鱼,赫哲族因江而兴,因江而富,因江闻名,也不断回馈着滋养了祖辈的江水。“守望太阳的民族”唱响了兴边富民的新船歌,传承千年的渔猎文化正在三江平原上焕发着新的生机。(记者张玥 戴锦镕)
我们在查干湖畔修建了这座查干湖渔猎文化博物馆,完整的展示了查干湖一万多年的渔猎历史,生动的展现了查干湖的自然资源、自然历史,并依其文化的同源性,对世界的渔猎文化、中国南、北方的渔猎文化加以总结概括,愿查干湖渔猎文化博物馆成为查干湖、中国乃至世界渔猎文化的永恒的见证。渔猎活动的起缘 渔猎活动是...
中国鱼猎文化,即渔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形态,它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一、历史渊源 渔猎文化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是人类早期直接向大自然索取食物的生产方式之一。随着人类对鱼类习性和捕捞技术的了解,渔文化逐渐积累和发展。在中华大地上,鱼类很早就成为人类先祖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