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汉景帝授意丞相陶青等人诬告晁错不忠,将晁错骗到长安东市腰斩。可惜晁错一片忠心,换来如此下场。 当袁盎等人以晁错已经被诛杀的条件,去向吴王刘濞谈判,要其退兵时,刘濞的答复是"我已为东帝"。汉景帝这才明白"清君侧"只不过是刘濞起兵的一个借口,其实他早已怀有不臣之心了。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汉景帝决心讨伐...
吴王刘濞打出的旗号是“清君侧,诛晁错”,这意思很明白,我们不跟皇帝刘启对着干,可他身边那个奸臣晁错必须得除掉,就是他在挑拨宗室和皇帝的关系,这种奸臣不能留。刘启把晁错找来商量怎么跟叛军打仗,晁错就提议让刘启亲自带兵去平叛,他自己留在京城防守。这纯粹就是书生的想法,晁错搞政治行,搞军事可就啥都...
不过,两个掉链子的并不影响整体行动,按原计划,七国联军出发以后,吴王就发通稿给天下,说他们起兵是因为君王身边有奸人,此行目的是清君侧——诛杀御史大夫晁错。这就回到了开头的一幕,七国联军怒发冲冠,杀气腾腾,都只为了一个人,晁错。汉景帝和晁错影视形象。来源/电视剧《汉武大帝》截图朝廷接到七国起兵的消息是...
景帝派官员到晁错的家里,谎称皇帝要召见,让晁错穿上朝服,坐上马车去见皇帝。可怜晁错信以为真,等马车到达长安东市的时候,引路的官员突然拿出皇帝的圣旨,把晁错给腰斩了,还灭了晁错三族。 “诛晁错,清君侧”本身就是吴王刘濞的借口,他看到自己军事上的胜利,并在政治上已经取得了“东帝”的地位,哪里肯因汉景帝杀...
袁盎知道后,也不敢耽误,就连夜求见汉景帝,说自己可以平叛。汉景帝这边正对晁错削藩引发的动乱没有一点预案很不满,听见袁盎可以平叛很开心,问袁盎有何高见? 袁盎说:七国造反打的旗号是诛晁错、清君侧,我们杀了晁错,七国就没有借口了,我愿意去跟吴王谈判。让吴王投降。
“诛晁错,清君侧”,被腰斩的晁错,真的是君主身边的小人吗? 清君侧,意思就是清除君主身边的小人,杀晁错是吴王刘濞等反叛者打的旗号。公元前154年,以吴楚为首的七国发动叛乱,企图推翻汉朝的统治,其中晁错就是这场混乱的“始作俑者”,我们就来聊一聊这段历史的来龙去脉。
汉景帝时期,晁错罗列诸侯罪行,请求汉景帝裁减诸侯封地。因削藩力度过大,诸侯王人人自危,以吴国为首的共七个诸侯国联合起来,以“清君侧,诛晁错”为口号起兵造反,史称七国之乱。然而,汉景帝却无情的诛杀了晁错,来满足叛军的要求,这令人十分费解。汉景帝明明知道杀了晁错,并不会使叛军退去,那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晁错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向汉景帝刘启建议削藩,但他对宗室诸侯的反抗准备不足。削藩令发出后不久,以吴王刘濞为首的诸侯王联合造反。汉景帝刘启面临着人生中最大的挑战。刘濞等人的口号是“清君侧,诛晁错”,他们不指责刘启有问题,反而说皇帝身边出现了奸佞小人,这些人挑拨宗室诸侯与皇帝的关系,必须将他们铲除,而...
削藩令下达没多久,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共七个封国老刘家宗室,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这个清君侧的大旗就是要来除掉汉景帝身边的“奸臣”晁错。袁盎是吴王刘濞的前任国相,献策汉景帝:既然这次叛乱是冲着晁错...
晁错建议汉景帝御驾亲征,自己留守京城。曾当过吴国丞相的袁盎向景帝献策诛杀晁错,满足叛军“清君侧,诛晁错”的要求以换取他们退兵,景帝采纳了袁盎之计,封袁盎为太常,要他秘密整治行装,出使吴国。 接下来的事情刘启也没有必要和一个将死之人讨论了,他马上下令任命袁盎为太常,刘濞的侄子刘通为宗正,让他们立即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