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成都的城市建设势如破竹。2001年,东大街拓宽改造工程立项,沿线旧城改造工程同步实施,次年大规模拆迁。不久后,蜀风园餐厅拆迁,成都最后一座传统川菜的精神堡垒,就此终结。附录:蜀风园餐厅菜单两张 本文为“消失的川菜名店”系列之一 文/泡海椒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仅供示意 转载请注明:川味龙门阵(即...
浣花春,民国北京城内,率先标榜成都风味的专门川菜馆。所谓成都风味,是以川菜流派而言。川菜内部,向有派别之见,蓉渝京沪,各有源流,即一地川菜,亦分门别户。此情已久,说来话长,本文暂不赘述。所谓专门川菜馆,则是以经营模式而言。民初,川菜登入京师,约有三种模式。一是主营川菜而兼营其它菜点,如瑞...
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后期,受时局影响,大规模筵宴日趋没落,留春幄酒席业务不断下滑,只得将多余住屋辟为旅馆以充周转。1947年前后,餐馆曾迁至白象街经营,不久后消失。 重庆旧影 文/泡海椒 原标题:消失的川菜名店,重庆“留春幄”餐馆
文/泡海椒 留春幄,旧时重庆川菜名店,自清末至民末,雄踞山城枢要陕西街,以照办高档筵宴、出品名特菜肴著称,被誉为重庆菜馆四大金刚之首,多次举办大型宴会,高朋满座,名士云集,留下一个个重要历史瞬间。 留春幄三字,风花雪月而不失雅致,又寓意由来。幄,古指王居之帐或军旅之帐,该店正是脱胎于清末一次展会的帐...
本文为“消失的川菜名店”系列之一篇 蜀风园,上世纪八十年代中至本世纪初,成都东大街一家高档川菜餐厅。它集厨师培训、技术开发、餐饮经营、形象展示于一身,从脱胎老店温故纳新,到率先垂范连锁经营,最后于城建风潮隐形遁迹。它是国营改制和传统转型之缩影,写照时代,意义非凡。
看曾经王者之兴衰,汲传统川菜之得失。 十年前,一位老先生手拿地图,在成都盐市口东大街一带来回穿梭,他在找吃的,一家心怀已久的老店,“成都餐厅”。转来转去,总感觉自己已经找到了,但就是看不见。在向旁人求证后,知其已不复存在,失落之情难以言表,并把这种遗憾写进了自己的书里。 类似情况还不少,很多早...
又是百年。附记:本文系“消失的川菜名店”系列之一,亦是上海老川菜馆第一期第四篇,加上此前写的《式式轩》《醉沤斋》《都益处》,将民国上海川馆大致情形拉了一个轮廓,后将继续发布其它川馆。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仅供示意 转载须经本人同意且注明:川味文化・泡海椒 看川菜老传统,听川味龙门阵 ...
何派川菜之延续 本文系“消失的川菜名店”系列之一,亦是上海老川菜馆第一期最后一篇,加上此前写的《式式轩》《醉沤斋》《都益处》,将民国上海川馆大致情形拉了一个轮廓,后将继续发布其它川馆。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仅供示意 转载须经本人同意且注明:川味文化・泡海椒 ...
消失的川菜名店,成都“不醉无归小酒家” 文/泡海椒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成都陕西街有一家小而盛名的川菜馆——不醉无归小酒家。七字长名风雅倍至,特味酒菜精昂有加,引得一众名流贤达联翩而至,对老成都南隅这爿小肆频生流连。 旧时成都餐馆名称多在二至四字间,又以三字最广,如正兴园、聚丰园、荣乐园、枕江楼、...
民国日报馆,似醉沤斋旧址 王秉恩晚期著述 本文系“消失的川菜名店”系列之一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仅供示意 转载须经本人同意且注明:川味文化・泡海椒 看川菜老传统,听川味龙门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