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汉语_洋务运动: 旧称“同光新政”。同治、光绪年间清政府所进行的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密切联系的军事、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方面的活动。管理洋务的中央机关为总理衙门。曾国藩、李鸿章等以“自强求富”为名,先后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工矿、运输业,又购置军舰建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实施西式工业化的运动,是一场维护封建皇权前提下由上到下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及化学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
一、什么是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清政府洋务派官员以“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和“自强”"求富”的目的,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理论基础在全国展开的变革运动。该运动自1861年底(清咸丰十年)开始,至1895年大致告终,持续约35年。按目标的不同,洋务运动可分为前期、后期两个...
1、洋务运动缺乏政治改革 洋务运动主要集中在技术和经济领域,但却忽视了政治和社会体制的改革。在洋务运动中,清朝政府并没有真正的实行政治改革,仍然保持着旧有的封建制度。这样的体制难以适应现代化的需要,也使得洋务运动的成果无法得到更好的应用和推广。2、洋务运动缺乏继承 洋务运动实施了近三十年,但随着甲午战...
洋务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是一段充满曲折与艰辛的历史。这场运动发生在清朝末期,以学习西方科技和文化为宗旨,试图通过改革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本文将深入探讨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以期从中获取启示。一、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 19世纪中叶,清朝面临着来自西方列强的巨大压力。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
什么是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一部分官僚、军阀为求“自强”、“求富”,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技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军和陆军,设立学堂,派遣留学等,史称洋务运动。其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洋务运动是中国半殖民地化...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晚清洋务派为挽救清朝统治而推行的自救运动。其目标是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利用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增强国力,保卫国家。本文将从洋务运动的背景、实施措施和成果与局限性三个方面进行解读,以期更好地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背景 洋务运动,这一历史事件...
1、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 2、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评价; 3、分析理解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历史原因。 【学习重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课程讲解】1、课前知识预备「洋务」:一词由「夷务」而來。中国古代以...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利用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二、时代背景 (一)国内背景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太平天国的打击,清朝内外交困,清朝一部分官僚开始认识到西方坚船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