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提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 答案 1909年爱因期坦就有了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思想,爱因斯坦不仅最早将粒子特性赋予光波(1905),而且还最早将波特性赋予了理想气体分子(1924),可以说,是爱因斯坦最早注意到了物质的波粒二象性.由于波粒二象性被证明是自然界中一切物质运动的最基本的量子特性,因此爱因斯坦的这一发现甚至比他...
波粒二象性是由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提出的。在20世纪初,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现象,提出了能量以"能量量子"(energy quanta)的形式发射和吸收的观点。这一观点后来为爱因斯坦、玻恩等物理学家所接受,并且成为了量子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 波粒二象性是指微观粒子既具有粒子性质,又具有波动性质。这意味着微观粒子...
波粒二象性这一概念的提出者,乃是法国物理学家路易斯·德布罗意。他在1924年提出了波动粒子假设,即任何一个物质粒子都具有波动性,它的波长与动量之间存在一个对应关系。这一理论是对微观粒子性质的深刻揭示,它表明粒子在微观尺度下既表现出波动性,又表现出粒子性,这一发现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微观世界的理解。
光的波粒二象性 1887年,德国科学家赫兹发现光电效应,光的粒子性再一次被证明。二十世纪初,普朗克和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量子学说。1905年3月,爱因斯坦在德国《物理年报》上发表了题为《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推测性观点》的论文,他认为对于时间的平均值,光表现为波动;对于时间的瞬间值,光表现为粒子性。这是...
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假说,认为和光一样,一切物质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根据这一假说,电子也会具有干涉和衍射等波动现象,这被后来的电子衍射试验所证实。2015年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科学家成功拍摄出光同时表现波粒二象性的照片。发展里程碑 惠更斯、牛顿 按照惠更斯原理,波的直线传播与球面传播。较为完全的...
波粒二象性的提出者是法国物理学家路易斯·德布罗意(Louis de Broglie)和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玻恩(Max Born)。 在20世纪初,物理学家们发现了电子、光子等微观粒子的波动性和粒子性。路易斯·德布罗意在1924年提出了他的波动粒子假设,即任何一个物质粒子都具有波动性,它的波长与动量之间存在一个对应关系。这个假设在...
波粒二象性的概念最早由法国物理学家路易·德布罗意于1924年提出。德布罗意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物质波”的概念,认为所有物质都具有波动性,就像光一样,也具有波粒二象性。这一理论认为,物质不仅仅表现为粒子,同时也表现出波的性质,如干涉和衍射等波动现象。 德布罗意的这一理论在当时被视为非常革命性的,因为它...
光的波粒二象性指的是光即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其中粒子的特性有颗粒性和整体性没有轨道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是谁提出的 光的波粒二象性是爱因斯坦和德布罗意提出的。历史上,整个物理学正是围绕着物质究竟是波还是粒子而展开的。光学的任务是研究光的本性,光的辐射、传播和接收的规律;光和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
光的波粒二象性是谁提出的? 答案:德布罗意、爱因斯坦 参考资料:德布罗意的发表光的波粒二象性相关论文时,当时并没有多大反应。后来引起人们注意是由于爱因斯坦的支持。朗之万曾将德布罗意的论文寄了一份给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看到后非常高兴。他没有想到,自己创立的有关光的波粒二象性观念,在德布罗意手里发展成如此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