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河怀古二首【作者】皮日休 【朝代】唐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标签:情感咏史组诗怀古咏史怀古目的地名扬州 译文 注释 成千上万的彩船行驶在运河两岸的翠柳中间,但这支船队载到扬州后再也没...
2.相同点:都是以隋朝大运河为描写议论抒情的载体;都属于现实主义的怀古诗; 不同点:第一首诗描述了隋炀帝游览扬州的豪华船队以及大运河的地理环境,隐含了隋炀帝被部将所杀的历史事实(载到扬州尽不还)以及对唐王朝的警示;第二首诗从隋亡于大运河说起,接着从反面论述,批驳了修大运河是亡国之举的传统观点,从...
汴河怀古二首(其二)皮日休②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注释】①汴河,即通济渠。隋唐大运河的首期工程,连接了黄河和淮河。隋亡后被称为“汴河”。②皮日休(约838年-约883年):晚唐诗人。由于唐...
汴河怀古二首创作背景 隋炀帝时,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消耗了大量民力物力。唐诗中有不少作品是吟写这个历史题材的,大都指称隋亡于大运河云云。皮日休生活的时代,已走上亡隋的老路,对于历史的鉴戒,一般人的感觉已很迟钝了,而作者却以诗文的形式有意重提这一教训。 参考资料: 1、萧...
《汴河怀古二首》 唐代·皮日休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成千上万的彩船行驶在运河两岸的翠柳中间,但这支船队载到扬州后再也没有回还。
汴河怀古二首 [唐]皮日休 原文译文拼音版背诵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小提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二首》原文内容 朗读 1k+喜欢
汴河怀古二首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译文:成千上万的彩船行驶在运河两岸的翠柳中间,但这支船队载到扬州后再也没有回还。 注释:舸:大船。载到扬州尽不还:隋炀帝杨广游览扬州时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汴河怀古二首唐代:皮日休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咏史怀古,组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成千上万的彩船行驶在运河两岸的翠柳中间,但这支船队载到扬州后再也没有回还。
汴河怀古二首 [唐]皮日休 原文译文拼音版背诵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小提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二首》原文内容 朗读 1k+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