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抗”全称是江南抗日义勇军,是新四军江南主力部队之一,也是东进的主力。这支部队本是自发性的地方抗日武装,1937年12月2日,日军攻占了江阴,江阴沦陷后,民间自发组织了一些地方武装抗击日军。这支队伍人数不少,但队伍散乱,群龙无首,不能形成抗日的合力。1938年5月,在中共中央“五四指示”明确指出,日军在...
在四面受敌,极其艰难的情况下,新“江抗”紧紧依靠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运用灵活多样的游击战术,突破敌人层层句围困,逐步控制了阳澄湖广大地区。仅一年多时间,夏光就率新“江抗”经历大小战斗共计47次,击毙日军147名,伪军357名。到1940年初,已发展为4个连500多人的队伍,大大鼓舞了苏南东路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江抗到达无锡后,部队领导人与江南特委负责人及王承业、陈枕白等分析研究了无锡地区的抗日形势和任务,确定了如下的工作方针:以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宣传群众;以部队遵纪爱民的实际行动影响群众;积极打击日伪,鼓舞人民的抗日斗志;教育争取游...
10月,梅光迪、朱松寿、承寿根等领导的三支抗日武装合并成立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三路军,梅光迪任司令员,何克希任副司令员,这是第一支以“江抗”为番号的队伍。朱松寿、承寿根两位先后牺牲,梅光迪却于1941年底当了逃兵,最后更是沦为汉奸。1939年初,新四军第六团及江抗三路军东进抗日,对外称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总...
东路地区人民群众欢欣鼓舞,抗日情绪高涨,同年9月下旬,“江抗”部队以联合抗日为重,为执行中央发展苏北的战略方针,奉命全部西撤。东路地区的人民群众不仅感到意外,高涨的情绪也受到相当大的影响,他们盼望有朝一日“江抗”部队能重返东路.“江抗”部队西撤后,东路地区形势发生突变,日伪军加强其交通沿线据点的守备...
《江抗》主力部队向西转移期间,阳澄湖周边的后方医院收治了多名伤病员,其中包括江抗政治部主任刘飞、江抗五路参谋长夏光、新四军第六团总支书记黄烽以及六团二连连长吴立夏等人。在人民群众的积极协助与保护下,这些伤员成功克服了极其困难的时期。新江抗的组建工作正式启动,标志着这一重要组织的诞生。这一历史性事件...
1939年5月下旬,吴焜和叶飞率领“江抗”的部队途经无锡东北的黄土塘准备前往常熟,突然遇到了数百名伪军。当时我军的装备很差,部队也刚刚组建,战斗力有限。是打,还是不打?叶飞和吴焜分析了敌情,认为敌人不可能知道我们已经来到这一带,思想上肯定没有准备;我军出其不意,有取胜的把握;而且新四军六团从福建...
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简称新“江抗”。1939年10月江南抗日义勇军(江抗)西撤后,留在阳澄湖休养的刘飞、夏光等一批伤病员继续坚持斗争。11月6日在东唐市的一所破庙(东土地堂)里成立了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历史沿革 1939年9月,“江抗”西撤后,留在阳澄湖畔休养的刘飞、夏光等一批伤病员继续坚持...
江南抗日义勇军,又称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挺纵),简称“江抗”,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一个重要抗日武装组织。1940年11月28日,叶挺致电顾祝同,抗议国民党顽固派给新四军北移制造困难,阴谋围攻北移部队,并要求辞职。蒋介石复电表示“恳切挽留”。顾祝同也复电说:“该军开拔在即,领导统率,正深依赖,所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