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是南北朝时期北魏郦道元的著作。从书名来看,此书是另一种叫做《水经》的书作《注》。事情的确如此,三国时期的一位已经不知名的作者写了一本名叫《水经》的书,内容非常简略,全书只有八千二百多字,每一条写在此书上的河流,都是公式化的:发源、简单的流程、入海,或在何处汇入另一条大河。全书《注》...
《水经注·江水》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的一部分。该书篇由西向东记载了长江沿岸的地理风貌。作者介绍 郦道元(466或472—527),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出生在范阳郡(今河北省涿州市境内)一个官宦世家,世袭永宁侯。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
本篇节选自《水经注·江水》。《水经》为古代记载全国河流水道的地理书。《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三卷,作者汉代桑钦,一作郭璞。清代学者考定为三国时人作。原书极为简略,郦道元为之作注,合成40卷。三峡,即长江上游今重庆市至湖北省之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本文记叙了长江三峡雄伟秀丽的奇景,表现了作者崇尚自...
水经注水经注 【北魏】郦道元 完结· 古典名著 · 38.8万字 32330人气/总 加入书架 本书是6世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详细介绍了中国境内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是中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郦道元《水经注三峡》原文译文及赏析 郦道元《水经注·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郦道元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
东洋文库出版的《水经注疏译注》 日本广岛大学名誉教授米仓二郎曾说:“我认为郦道元是中世纪时代世界上最伟大的地理学家。当时的欧洲连一个杰出的地理学家也没有,从全球观点看,地理学史不能不提到郦道元。” 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成书于公元6世纪初,本是对汉代《水经》的注释与补充,篇幅却达原书的20倍。它以《...
郦道元的实地考察与《水经注》的撰作 我国古代历来有重视记载河湖水道的传统,从先秦时期成书的《山海经》《尚书》到汉代的《史记》《汉书》等典籍,都保留了大量相关信息。东汉以后则有多部以《水经》为名的著作问世,其中有一部三国时期成书的《水经》,记述了全国137条主要河流的情况。北魏时期的郦道元嫌其简略...
水经注·三峡 北魏·郦道元 原文: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