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二可在脱靶量实验现场 “国家的需求,就是我们搞研究的动力。”用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让技术成果在国家重大需求领域做贡献,这是毛二可在数十载科研道路上一直身体力行的原则。而研制“矢量脱靶量检测系统”,成功解决脱靶量检测这一重大难题,正是他践行这一原则最有代表性的成果。什么是脱靶量?毛二可通俗解释:...
一次课上,苏联专家库里可夫斯基,用两个示波器演示了电视信号收发的原理,这引起了毛二可的极大兴趣。当时,电视已在欧美国家研制成功,但在我国尚属空白。库里可夫斯基问学生是否愿意加入兴趣小组制作电视原理设备时,毛二可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科研兴趣小组成立后,毛二可与同学们计划做一个较大的示波管,用于扫描图像显示。
依靠毛二可院士开创的扎实、创新、拼搏的学风和直面理论技术、体制机制各种挑战的勇气和智慧,北理工雷达技术在全时空雷达测量矢量脱靶量、空天遥感、新体制脉冲雷达、分布式雷达、航天测控、昆虫雷达、“中国复眼”等雷达领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获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
作为雷达专家,毛二可院士说,他小时候最爱用弹弓打麻雀。不过,毛二可在这一次试验当中所用的,可不是童年的玩具,而是他自制的大型弹弓。王宁:其实那个时候,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这样一个简单装置,这么一个土办法,其实在研究的是我们国家最高精端的雷达。毛二可:别小瞧这不起眼的弹弓,有时候简单和复杂,...
毛二可,男,汉族,1934年1月26日出生,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人,雷达、信息处理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6年,毛二可在北京工业学院(现为北京理工大学)雷达专业获得学士学位;1956年—1961年,担任北京工业学院雷达实验室主任;1961年1月—1980年,...
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 1月22日,《新华每日电讯》客户端发表题为《毛二可:“自行车上的院士”与共和国“千里眼”同频协奏》的报道。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一辆老旧的二八自行车,勾勒出北京理工大学校园一道熟悉的风景——虽已是耄耋之年,他仍骑行往返于实验室和住宿区之间,流连在雷达领域教学科研一线。四季轮转,...
毛二可:我可以跟你讲个故事,那个飞机从远处飞过来的时候,一边飞一边往下撒那种金属箔条,就是为了干扰我们雷达用的,我们在普通的雷达显示器上,根本就看不见飞机了,全是干扰信号。然后我们打开了动目标显示装置,一瞬间,雷达显示器的干扰信号就消失了,只有代表飞机的一个亮点在快速移动。王宁:您当时的心情是...
也正因如此,毛二可在2024年1月由工信部提名成为202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候选人,完全是实至名归的。202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候选人 一生结缘北理工,万千宠爱无线电 出生于1934年1月26日的毛二可,刚刚度过了90岁生日。由于是家里第二个儿子,父母给他取名叫“二可”。小时候的毛二可性格十分内向,凡事不争不...
毛二可,男,汉族,1934年1月26日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中国工程院院士,雷达与信息处理技术专家。他在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担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毛二可院士长期从事雷达系统及其信号处理领域的研究,尤其在雷达杂波抑制和新体制雷达方面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对中国动目标显示、动目标检测技术...
毛二可,男,汉族,1934年1月26日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雷达、信息处理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二、教育背景 1951年,毛二可从重庆南开中学毕业后,考入华北大学工学院(现为北京理工大学)电机制造专业。 1953年,因国家建设需要,毛二可所在的电机系班级改学雷达专业,他成为当时全国地方院校中第一批雷达专业的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