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认识高矮、高矮的相对性以及高矮排序。 2、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形、时空和空间等现象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在活动开始时,我选择两位高矮有明显差异的孩子从小铃下走过,通过一位幼儿走过小铃没有碰到,而另一位幼儿碰到了小铃发出声响这一直观现象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出高矮...
一年级数学比高矮教学反思篇一 1、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两个动物之间的高矮关系,体会高矮的相对性。 2、在比较过程中体会高矮的正确方法。 3、渗透帮助他人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高、矮;长、短;厚、薄等的方法。 教学难点: 课堂纪律的组织,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具准备: 绳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告诉幼儿单独的某样东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么比较。 2、请三个小朋友上来,再请一个幼儿为他们从高到矮排队,并说出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3、发给每个幼儿纸和笔,请每个幼儿依次画高矮不同的三棵树。 活动反思: 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无心”的好奇转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动力...
《比高矮》的教学反思1 对于比较明显的长短与高矮学生掌握得挺好.自己在备课时,过分重视了长短的比较,比方说如何数格子比长短,直线曲线比较直线最短,数边长比长短在课堂上都有渗及,但缺少明确的要求.比方说数格子,没有要求学生将数出来的格子数写在边上,同理数边长也一样.正如今天校长所说,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
幼儿园数学活动《比高矮》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1 设计背景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了提高幼儿对高矮的兴趣,将这一现象从生活中的偶发情况转化提炼为数学知识,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高矮,结合幼儿教学用书第7页的内容,我设计安排了数学活动《比高矮》。
小班比高矮反思 篇1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三个活动环节,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学着比较高矮;能正确运用高、比较矮、最矮等语词,并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对关系;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本次活动难点是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
(1)教师:你们想和长颈鹿一样也来比一比吗? (2)教师请幼儿三人一组自由组合,排队比高矮,并说一说他们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还能怎么排。 (3)重复游戏,请幼儿换朋友,三人一组重新组合。 4、巩固练习,强化对高矮的认识。 (1)打开幼儿用书,教师交待操作方法,请幼儿按要求操作。
比高矮教案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比较高矮、粗细,能够按高矮、粗细给10以内的物体排序。 2、感知物体高矮的不变性和相对性,尝试用不同感官比较物体的高矮、粗细。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圆柱体形状的积木(高矮不一...
篇三:对《高矮》教学反思 注意让学生亲身经历比较的过程,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比较物体的高矮和长短.教学时,教师自创情境,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两名同学比高矮,小组内互相比高矮,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关系,体验高矮的相对性,同时,也能从中感悟到比较高矮的具体方法.组织学生动手...
比较高矮小班数学教案反思篇一 1、认识正方形与三角形。 2、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儿歌《快乐小鱼》; 2、用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拼成的小鱼图形; 3、待涂色图形; 4、蜡笔;手帕;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