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都是对人性本质的认识。 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人性的本质是善而非恶,“善”是先天的资质和人性的本有,“恶”是后天的熏习与污染。教育的意义在于使人复归本性,弃恶从善。 荀子反对孟子的“性善论”,提出“性恶论”,认为人性的本质是“恶”,而不是“善”,善是后天人为的...
二、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实现善的途径不同 (一)孟子性善论实现善的途径求其放心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那现实中的恶是如何产生的呢?孟子的性善论必须回答人 性恶的问题。孟子的善端说,为解释人性中的不善留下了余地。虽然人的本性是 善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其善性,不断发展和完善白己的道德,...
“性善论”“性恶论”离娄礼义化性起伪新兴地主阶级不学而能羞恶之心善端社会本质何谓人性?孟子的看法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离娄下》),人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荀子说:"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荀子·正名》以下引言只注篇名)"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
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侧重点不同,而目标相同。孟子的主张源自孔子,“民贵君轻”在思想上占据主流,政治主张是推行仁政;荀子提出的性恶论,主要是指人的本性之中的欲求应该控制,所以推行“严格管理”的法治。01.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其根本目标一致。孟子提出性本善,在人性向善的方法上,主张...
在这一点上,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实际上是殊途同归的。孟子认为人性善,其目的就是要引导人们尽可能地发挥自己善的本性,荀子认为人性恶,是想通过对于人恶的本性的矫正,最后同样达到善的境界,成为尧舜一样的圣人。二者的归宿,同样是人的修身,只不过前者强调的是人的道德自觉,后者强调的是外在的社会约束力量。
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之比较 荀子和孟子二人,荀子主性恶,孟子主性善,荀孟的不同不在于 儒家“仁”的思想的差异,也不在于儒家逻辑论证方法的差异。孔孟 荀三人所以能并列为早期儒家大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孔孟荀三 人在思想和方法论上的一致。荀孟所以不同,是因为二人在儒学的理 ...
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的比较 摘要: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两位代表性人物,但二者的思想却是大不 相同。主张人性本善的孟子讲究内圣外王,而主张人性本恶的荀子要求用礼仪、 法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本文主要通过论述孟子与荀子的思想,来看二者在基于 不同的人性上所提出的不同治国思想,并提出对二者思想的认识...
而在人性观上,荀子直指人的本性,较之孟子的多方论辩更具有“因人情”的一面。孟子的学说是以性善论作为开端的,但是却以诋距杨墨作为结束。荀子背负性恶的恶名,但却具有更多的合理性。 性恶论并非一定会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总之扬长避短,结合应用,至于教育史见下文 中国古代儒家道德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转载...
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之比较摘要:人性究竟是善是恶自西周初年人性观念地萌发,直至今日,对人性问题地研究和探讨从未中断过,并且还多次出现发展地高峰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人性问题发展地第一个高峰.这一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各种思想学说层出
上传人:mengdoc2015·上传时间:2016-01-31 98% 0% 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