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至4日,雪窦山资圣禅寺如律如法举行正授比丘戒仪式。二坛正授比丘具足戒依《传戒正范》如法进行,包含集众请师、登坛请圣、诵遗教经、问遮难、正受戒体、礼四圣、结劝回向等环节。 四天里,诸佛菩萨证盟,新戒沙弥...
2023年4月13日,福建省佛教协会于雪峰崇圣禅寺传授三坛大戒“正授比丘戒”,三百五十名戒子求受圣戒,经过二十天戒期的精进砥砺,终于迎来登坛受戒的殊胜时刻。 雪峰崇圣禅寺戒坛 迎请十师 上午7时,惠风和畅,古寺生辉,三百五十多名戒子在开堂大师父及诸引...
随着仪式的推进,朱士行正式成为了汉地中国,第一位正式受过比丘戒的出家人。这一刻,不仅标志着他个人生命中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大突破。自此,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古训被彻底颠覆。朱士行的受戒,不仅代表他对佛法的虔诚信仰,以及对自我修行的坚定追求,更象征着佛教在中国汉地的...
比丘戒是佛教中比丘、比丘尼所受持的戒律。它也被称作近圆戒、近具戒或大戒,意思是亲近涅盘,戒品具足。与沙弥、沙弥尼所受的十戒相比,比丘戒内容更加完整和严格。依戒法规定,受持具足戒即正式取得比丘、比丘尼的资格。具体来说,比丘的具足戒有250条,而比丘尼的具足戒则有348条,共分为8大类。
比丘戒,梵语upasam!panna,或upasam!pada^,巴利语同。音译邬波三钵那。意译近圆,有亲近涅盘之义。又作近圆戒、近具戒、大戒。略称具戒。指比丘、比丘尼所应受持之戒律;因与沙弥、沙弥尼所受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故称具足戒。依戒法规定,受持具足戒即正式取得比丘、比丘尼之资格。简介 比丘戒...
2023年12月1-2日(癸卯年十月十九至二十),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普陀山普济禅寺癸卯年二部僧三坛大戒法会举行正授比丘戒仪式。 教授阿阇黎上礼下贤律师(左)、得戒和尚上道下慈律师(中)、羯磨阿阇黎上净下妙律师(右) 此次...
《四分律比丘戒本》,或称《四分戒本》,一卷,后秦三藏佛陀耶舍译,是涉及比丘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戒条,历代《大藏经》皆有收录。据已刊布的敦煌文献统计,现存《四分律比丘戒本》写卷有247号,包括国图藏110号、英藏60号、法藏6号、俄藏63号、散藏8号。完整卷号共有5号,分别是北敦6228号、北敦14040号、北...
在中国律宗的授戒规制,一般被合称为3坛大戒: 第一戒、就是沙弥戒。第二戒、就是比丘戒。第三戒、就是菩萨戒 根据佛制。僧尼要在受完沙弥、沙弥尼戒,比丘、比丘尼戒后,才算完成僧格,正式成为一名出家人。但大乘佛教中,需加授菩萨戒。宝华山授戒一般为期一个月,每次受比丘戒,都要3人一组走上戒台,面对3...
沙弥戒和比丘戒的主要区别在于戒律的严格程度和戒条数量。沙弥戒是佛教沙弥所受持的戒律,而比丘戒则是佛教比丘所受持的戒律。沙弥戒相对于比丘戒来说,戒律较为宽松,戒条数量也较少。沙弥需要遵守的戒律主要是十戒,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着花鬘好香涂身、不歌舞唱伎亦不往观...
比丘,比丘尼受具足戒,按照中国唐以后最盛行的《四分律》,比丘戒有250条,比丘尼戒有348条。二者主要的戒条相同。最重的戒有四条,称"波罗夷罪",犯者被开除僧团("不共住"),有淫、盗、杀、妄(大妄语,妄称自己得道成圣);其次为"僧残罪",犯者经过严格的在僧众面前忏悔的程序,才能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