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3+3”聘用制引发争议,教师淘汰率97%? 2018年是武汉大学在2015年推出“3+3”聘期制教师制度的第一个考核期,结果在第一个三年工作考核期后,网络曝光只有4人通过评审,进入正式武汉大学的教师编制,而没有通过考核的特聘副研究员等,则面临没有薪水的失业状态。一名考核未过关的武汉大学教师就在论坛吐槽制度...
武汉大学“3+3”聘用制引发争议 2018年是武汉大学在2015年推出所谓“3+3”聘期制教师制度的第一个考核期,结果在第一个三年工作考核期后,网络曝光只有4人通过评审进入正式武汉大学的教师编制,而考核没有通过考核的特聘副研究员则面临没有薪水的失业状态,一名武汉大学考核未过关的教师在清华大学水木论坛吐槽制度的不合...
选人机制改革围绕《新进人员试行聘期制文件》,在学校层面建立「合约聘用管理」与「事业编制管理」相结合的师资选聘制度,采取新进教师「3+3」合同聘期制等一系列新举措。 用人机制改革主体是在全校范围内分步推行「全员聘用制」,逐步形成岗位明确、职责...
其实不光是武汉大学一家,从清华北大到华东五校等名校,教师聘用制,非升即走,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必须完成高校的考核任务,如果没有完成那么就不符合高校留校当教师的资格。越是名校,对于考核的指标越高,武汉大学的「3+3」聘用制只是中国高校提高师资标准的一个代表而已。 高校改来改去,苦的还是青椒和学生啊,从创新...
总之,武汉大学“3+3”非升即走的聘用制,高达97%教师被淘汰是以上多种因素造成。被淘汰出局的那些教师也并非都是不优秀的,只是还没有达到武汉大学副教授固定编制的门槛条件。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必须制定符合目前国内高校特殊情况的政策,而不是一股脑地照搬美国高校的做法。没有相应的软环境,再多再好的人才也终究...
1)关于知情权。武大在他们进来时,并没有说明淘汰率,是按照师资引进,承担部分教学,职称评审的标准是...
近日,119名武汉大学教师在进入学校三年后迎来了“3+3”聘用制下的第一个考核期,结果仅有4人通过考核...
有6名聘期制教师(含博士后)通过考核,受聘为固定教职副教授。剩余为通过考核转固定教职评审的,由个人提出申请,学部再审核,已有19人在第二个聘期内成为了特聘副研究员。现在已签了续聘合同的有39人。 除了武汉大学,其他的很多知名高校,比如清华北大,甚至华东的五个名校,都是采用的教师聘用制。如果在规定时间内达到...
武汉大学“3+3”聘用制引争议//@然而哈:科学研究是有客观规律的,凭什么3年要求那么多,老师不瞎编可能吗?//@盗墓笔记南派三姐:现在连上海某二本大学都在搞3+3,非升即走 @学术大观察 2018年是武汉大学在2015年推出所谓「3+3」聘期制教师制度的第一个考核期,结果在第一个三年工作考核期后,网络曝光只有4...
武汉大学的3+3聘用制,淘汰率惊人 2015年武汉大学为了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模仿清华、北大等名校,推出了所谓“3+3”的聘期制教师,也就是给出比正式教师高的工资和级别,直接用特聘副研究员和特聘研究员的方式,通过“3+3”的考核制,筛选优秀的科研教授,结果2018年是第一个三年考核期,当时一起以这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