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梅赜献书之时,《尚书》在永嘉之乱中“佚失”少不过六年,至多不超过十二年。 试想,在永嘉之乱以前,孔安国版《尚书》流传平稳有序,且既在学官,《诗》、《书》齐名,研习者必定不在少数。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永嘉之乱中即便可能毁掉了全部宫廷藏书,会可能杀死所有读过(古文)《尚书》的人吗?——绝...
“梅氏”指的是东晋元帝时期的豫章内史——“梅赜”一作“梅颐”﹑“枚颐”,献孔安国作传的《古文尚书》五十九篇。唐孔颖达作《尚书注疏》即以此为底本。自宋吴棫、朱熹以来已怀疑其为伪造,至清阎若璩、惠栋更详予考订,遂成定论。后即称此伪造的孔安国《尚书传》为“伪孔传”,以明非真出于孔安国之手。
梅赜,字仲真,东晋汝南人,曾任豫章内史。在历史文献中,他因献《古文尚书》及《尚书孔氏传》而立名。据《晋书·梅赜传》记载,梅赜所献的《古文尚书》共五十九篇,每篇附有称作《孔安国传》的注解。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巨大震动,使得《古文尚书》一度被立为官学,对后世如唐宋时期的学术形势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
历史知识> 梅赜 一作梅颐、枚颐、枚赜。东晋汝南西平(今河南西平西)人,字仲真。初为领军司马,官至豫章太守。自称得到《古文尚书》及《尚书孔氏传》,献于朝廷,列为官学。南宋朱熹、吴棫始加怀疑,元赵孟頫、吴澄,明梅鷟均作过研究,疑为伪书。至清阎若璩作《古文尚书疏证》,惠栋作《古文尚书考》,论定其所...
梅赜,有人指出梅赜是一个伪造文献的千古罪人,也有人认为梅赜在古《尚书》久已失传之际,汇辑、保存...
东晋初期,胡人压境,都城南迁,豫章太守梅赜带兵抵抗,屯营于此。为了纪念梅赜将军的高风亮节,后人在岗上建梅将军庙,广植梅花,遂称为梅岗。 1999年,雨花台风景区在此复建梅岗,由“访梅亭”、“问梅阁”、“寒香轩”、“曲廊”四部分组成,曲折幽深的长廊与周边的千树梅花相映成趣。【...
梅赜(zé),字仲真。东晋汝南(今湖北武昌)人。曾任豫章内史。献《古文尚书》及《尚书孔氏传》立为官学。但被宋以来的考据家指为伪书。
事实上,关于梅赜所献《古文尚书》的真实性,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直至明清时期才大致确定了其伪造的身份。此外,尽管西汉司马迁与东汉班固均认为《尚书》是孔子所编定,但仍有不少学者持不同观点,认为《尚书》可能并非孔子所编,而是战国时期儒家托古之作。学界对《尚书》的真假和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特别是对其篇目...
【孔夫子旧书网】梅赜《尚书》古文真、伪管窥(油印本)。作者:黄肃,出版社:洛阳大学,售价:32.5,出版人:洛阳大学,年代:,装帧:2,线装:16开,刻印方式:平装,册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