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梅赜所献的《古文尚书》二十五篇与汉孔安国的《尚书传》,现被称作《伪古文尚书》和《伪孔传》。宋朝的朱熹曾因今文的晦涩难懂而对古文表示疑惑。明朝末年到清朝初年,阎若璩撰写了《古文尚书疏证》,以证伪东晋晚出的《古文尚书》和孔安国的传。当时,只有少数人如毛奇龄撰《古文尚书冤词》进行...
084 东晋梅赜献书 敦煌洞窟藏书 4362024-11 085 5万件珍贵文物重见天日 4162024-11 086 尚书·禹贡》大禹分定九州(上) 4072024-11 087 尚书·禹贡》大禹分定九州(中) 4082024-11 088 尚书·禹贡》大禹分定九州(下) 4112024-11 089 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4052024-11 090 西伯侯“卧囚尝子肉” 39...
孔壁古文,孔安国但以今文读之,未曾作传,安国传都尉朝,朝传于胶东庸生,远传至东汉贾逵,贾逵作训,马融作传,郑玄作注,大显于世。 司马睿复兴晋室于江左,梅赜献上58篇本“伪古文尚书”,实则析伏生本为33篇,另伪造25篇,托名“孔安国”传,自唐撰《五经正义》以来,遂成官方定本,欺世千余年。25篇为伪造,故5...
东晋时,豫章内史梅赜根据一些散逸的《尚书》文字编撰成所谓古文《尚书》25篇,后人称之为“伪古文《尚书》”。他又吸收了原今文《尚书》,将其离析为33篇,两者拼凑,以符合刘向、郑玄校注的古文《尚书》58篇之数,向朝廷呈献。
梅赜献的尚书是尚书学上最大的疑案 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 2018-04-21 21:03:1108:163.5万 所属专辑:尚书开讲|讲解中国儒家经典书籍 下载手机APP 7天免费畅听10万本会员专辑 当前评论用户 151299gpuy 0025
东晋人梅赜所献的《古文尚书》二十五篇和汉孔安国的《尚书传》,今称《伪古文尚书》、《伪孔传》。宋儒朱熹以今文艰涩,古文畅达而起疑。明末清初今文学家阎若璩撰《古文尚书疏证》,证伪东晋晚出之《古文尚书》及孔安国传。大家就人云亦云也这么叫。只有个别人如毛奇龄做《古文尚书冤词》辨析反驳...
东晋元帝时,豫章内史梅赜献名为孔安国传注之《古文尚书》,比《今文尚书》二十八篇多出二十五篇。这部《古文尚书》从六朝至隋唐未有疑之者。唐初贞观间孔颖达等奉敕撰《五经》正义,则用此孔氏传本《古文尚书》作《尚书正义》,使其取得正统地位。天宝间卫包奉诏改字,开成间刻立《石经尚书》,皆确信为真书。至...
生拉比处老细权按重其我我石市点较再习使D.梅赜所献《古文尚书》遭受怀疑的主要原因是其词句清通平顺,不似先秦文字,所以辞章风格是辨别《尚书》真伪的关键。 答案(1)B.“因被束之高阁而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未能得到广泛流传”因果关系不当。原文第二段“然而,孔安国的这个本子未能引起重视...
东晋梅赜所献的《古文尚书》及孔安国传的真伪问题, 乃中世纪经学史的一大公案。 宋代吴械始疑其伪。 朱熹虽也有怀疑, 但由他集大成的理学, 在哲理上据以为孔门原教旨的十六字, 所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便出自东晋古文的《大禹谟》。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史学经典,上纪唐虞之际(《尧典》),下迄秦穆(《秦誓》),以先秦国家文书汇编的形式,构建了先秦古史系统。可谓中国史学、文学、哲学、文字学等之发端,故后世但以“书经”誉之,而不入“史”书之目。 如果有简帛、铭器、甲骨等文物出土,光熟悉文字古今隶变,不能精通经学者,想释读出来并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