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的是,梅思平回监狱后写下三封遗书,在给子女的遗书中,他写下了八个大字:“努力读书,忠贞报国。”,一个民国的大汉奸当此之际,还能有脸写出“忠贞”,也配侈谈“爱国”,真是有些让人匪夷所思。梅思平做伏法 1946年9月14日凌晨,梅思平在南京被执行枪决,结束了他扭曲的一生,终年50岁。梅思平自...
1939年12月15日,温州《浙瓯日报》的《展望》专版于显著位置,刊出了梅思平和前妻马志芸所生、13岁的女儿梅爱文的“讲演稿”。题目为《我不愿做汉奸的女儿,我要打倒我的爸爸》:……我也是梅思平真正的女儿,但是我不愿做汉奸的儿女。踏着他臭污了的道路,而走入坟墓。而相反地,我更爱我的祖国,更爱我的同...
一周后的高等法院庭审现场座无虚席,旁听人数突破千人。当梅思平被押解至被告席,经过例行身份核实后,法官迅速作出死刑判决。短短13分钟的审判过程中,梅思平面如土色,身体不停发抖。梅思平对法院的裁决心存异议。他立即启动了申诉程序,同时让妻子尽快整理相关材料,以支持自己的立场。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梅思平认为...
根据相关的资料记载,梅思平是当时放火烧赵家楼的第一人。可见,当时的梅思平还是具有爱国情怀的,对汉奸更是极其的痛恨。五四运动遭到了北洋政府的镇压,随后在全国范围了开始了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活动。在全国人民的巨大压力下,五四运动中被捕的学生返回学校上课,中国政府拒绝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五四运动...
梅思平为汪精卫“牵线搭桥”梅爱文的父亲梅思平,从小学习成绩优异,北大政治系毕业之后,先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编辑,后来又到中央大学、中央政治学校担任教授。1933年,梅思平“屈尊”来到江宁县担任县长,贯彻国民政府“自治实验县”的项目。梅思平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就是大刀阔斧地改革县政府的建制,成立“县政委员...
梅思平出生在1896年的浙江永嘉县,从小聪明过人,才情出众。23岁时,他顺利考入了北京大学,那个时候,他充满了理想与激情,是一名爱国青年,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深受同学们的敬佩。特别是在1919年,巴黎和会签订的那个不平等条约,点燃了全国人民的愤怒,而梅思平也在其中,积极参与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爆发时,梅思平是...
后来,梅思平搞起了农场,还修了公路,增加了学校数量,建起了医院。同时,他大力打压赌博和封建迷信这些不好的行为,给老百姓带来了不少实惠。那时候,很多人都对梅思平赞不绝口,他的上司也因此给了他不少夸奖和奖励。即便如此,梅思平在政治舞台上一直没混出个名堂,他心里头老是不痛快,总觉得自己是匹没被...
梅思平更是不含糊,站在那儿,跟个大喇叭似的,鼓励大伙儿:“咱们祖国受了委屈,咱能眼睁睁瞅着吗?不能!咱们得站出来,为咱祖国争口气!”这一通煽动,大伙儿那叫一个热血沸腾,都跟着动了起来。一九一九年五月三号那晚,北大的学子们闹哄哄地聚在一块儿,学生头头脑脑们蹦上台,扯着嗓子喊,让大伙儿都...
今井对梅思平的据理力争并不气恼,反而觉得这是一个真诚合作的态度。汪精卫出逃后,梅思平因牵线有功,也进入了汪的核心层,这位毕业于中国最高学府且在基层干过县令的“青年才俊”终于找到了“用武之地”,她的女儿梅爱文当时还是中学一年级的学生,在舅舅的帮助下,反表了大义灭亲的宣言:“我不愿做汉奸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