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杀戒:不杀害一切众生,培养慈悲心。 不盗戒:不盗取他人财物,培养廉洁心。 不淫戒:不邪淫,保持身心的清净与贞洁。 不妄语戒:不说谎话,言必真实,培养诚信。 不酤酒戒:不饮酒,以免神志不清,做出有违佛法之事。 不说过罪戒:不宣扬他人过错,避免恶语伤人。 自赞毁他戒:不自赞毁他,保持谦逊与尊重。 悭吝戒:不...
比如大幻化网有五条根本戒与十条支分戒,如果在了解之后,认为自己不能做到,就不要接受该灌顶。居士戒与密乘戒相比,其后果并不是那么严重,但我们在接受居士戒时都要慎重地作出选择,对于密乘戒,我们就更应该谨小慎微。 目前在内地存在的严重问题就是,不但在灌顶之前不去了解灌顶的要求,在灌顶之后也不去过问。这...
1、未曾接受过任何灌顶的人;2、泄露秘密后,可能导致对方因无法理解深奥内容而产生邪见的人;3、仅接受过宝瓶灌顶,但未得到更高灌顶的人,仅限于传授相应的生起次第修法,无法传授圆满次第、大圆满等更高级的修法;4、违背密乘根本戒,且不愿真心忏悔的人。需注意,若失坏密乘戒但愿意诚心悔过,则不视为违戒...
《三戒论》为宁玛派大德斑玛汪加布著,其中包括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和灌顶仪轨。其中十四条根本戒是所有经灌顶而入密乘戒的瑜珈士必须受持的。1、所嗔傍的对象是上师,自身也应具密乘戒。自从内心起嗔,诽谤、行为不恭敬、欺诳、污辱、打骂或以各种方式将上师的心扰使生嗔,界限为上师不承认弟子,弟子也对...
最重要的戒律,是根本戒,为了保护根本戒,而设立的其他辅助戒,就是支分戒。举例说明:在五戒中,杀盗淫妄是根本戒,如果违反了,那要去地狱。为了保护这4条戒,就必须不饮酒。因为如果喝醉了,很可能破了杀盗淫妄。而饮酒本身,不会去地狱。不饮酒就是支分戒。
大乘菩萨的根本戒有哪四条?请一一解释。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无著菩萨在《菩萨地论》中说:第一、以贪心来自赞毁他;第二、以吝啬心不作财法布施;第三、以嗔恨心损害别人,且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忏悔;第四、以愚痴引发谤说大乘三藏不是佛语并舍弃,自他由于愚昧而信解假法,并说为正法。
”佛教更是把邪淫和饮酒定为佛教的清规戒律进行戒除,以用来保证佛弟子的清净心。“万恶淫为首” ,历史告诉我们乱淫、邪淫是祸国殃民的根源,殷纣王因为宠幸妲己搞得民不聊生,断送了江山;周幽王为褒姒一笑而狼烟四起,西周结束;唐玄宗娇宠杨玉环,把大好河山弄得支离破碎。人性清净,本无系累;嗜欲所牵,...
金刚乘十四根本戒 01、不批评毁谤上师 02、不违犯世尊教法 03、不对金刚兄弟起忿争,不挑拨是非 04、对众生不忘失慈悲心 05、不畏困难救度众生,不退失菩提心 06、不毁谤显密经典及非佛说,不毁谤自他宗派 07、於因缘未成熟者,不得轻易说密法 08、自身为五方佛五智之本质,不可伤毁 ...
对于准备接受密法灌顶的人来说,《密乘十四条根本戒》是至关重要的学习资料。如果你还没有准备好接受灌顶,或者根本没有这个打算,不妨暂且放下这篇文章。无论是源自宁玛派的护持,还是其他教派的教义,密乘的智慧都强调了十四条戒律是所有无上密宗信徒必须恪守的誓言。这并非一纸空文,而是通向内心深处智慧的钥匙。
菩萨所应受持的众多根本戒条与所应防避的堕罪菩萨,作为佛教中的圣者,必须遵循一系列的根本戒条,以确保身心的清净与道德的完美。这些戒条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日常行为到内心修为,无一不在其规范之内。同时,菩萨还需时刻警惕,避免触犯堕罪,以确保在修行道路上始终保持正念与清净。想要深入理解“菩萨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