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瑟福原子模型又称“有核原子模型”、“原子太阳系模型”、“原子行星模型”,是关于原子结构的一种模型,1911年由卢瑟福提出。该模型认为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直径很小的核心区域,叫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作轨道运动。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模型建立过程 理论发现 英国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原子模型是人们对物质世界微观结构的认识而建立的模型。人们普遍接受的原子模型为由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电子构成,电子绕核做不规则运动,形成的电子云模型。原子模型最早由英国科学家道尔顿(Dalton)在1803年提出,经过汤姆逊(Thomson)、卢瑟福(Rutherford)、波尔(Bohr)等人的改进与完善,进而形成了近代原子模型。
原子核综合模型,统一描写原子核单粒子运动和集体运动的唯象模型。解释 由A.N.玻尔和B.R.莫特森综合原子核的液滴模型和壳层模型而成。此模型的基本图像是:核内核子的运动是近似独立的,而同时原子核整体作集体运动。核内核子的各种运动形态及其与原子核集体运动的竞争与耦合,使得原子核表现出丰富多彩的物理性质。...
核式原子结构认为: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直径很小的核心区域,叫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作轨道运动。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该模型认为,原子是正电部分是一个原子那么大的、具有弹性的冻胶状的球,正电荷均匀地分布着,在这球内或球上,有负电子嵌着。
原子核模型1,原子核内高能电子的排布方式与核外电子排布方式相同,符合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能级最多可以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高能电子。2,每个高能电子周围最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质子。核子数为4n,同时每个能级都是饱和结构(两个高能电子和四个质子)的原子核最稳定。铁核模型内层为饱和结构,最外层两个高电子...
按照卢瑟福的理论,正电体的尺度是很小的,称为原子核。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因而称为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以这个模型为依据,利用经典力学计算了向各个方向散射的α粒子的比例,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 三、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度 由不同元素对α粒子散射的实验数据可以确定不同元素原子核的电荷量Q。又由于原子是电中性的...
一、原子核结构模型与特性 电子结构与质子、中子不同,电子相互之间具有同向传递能量流的特性,从而容易形成电子流整体效应,斥力集中。引力又小于质子和中子形成的核素,只有当电子的引力旋涡延伸后半径大,斥力在引力旋涡位置影响就明显减小,这时电子围绕质子、中子运动的阻力就小,就能远距离运动围绕原子核运动。这是电子不...
一、原子模型 1、J·J汤姆生模型(枣糕模型):1897年发现电子,认识到原子有复杂结构。 2、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行星式模型) α粒子散射实验是用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
一、原子的核式结构的模型和实验 1、汤姆孙的原子模型:汤姆孙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弥漫性地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镶嵌其中——“枣糕模型"或"西瓜模型”。 2、a粒子散射实验:1909-1911年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a粒轰击金箔的实验。 3、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的内容: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称为原子核,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