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己的工作态度,柳鸣九在随笔《一根会思想的芦苇》中说自己是“出成果至上主义”:“能不参加的会议尽量不参加,能谢绝的社会活动尽量辞谢,能简化的礼仪来往、交游交际尽量简化,集中精力与时间出产品、出成果,出了一本书后紧接着就投入新的一本书,完成了一个项目后立即就投入了新的一个项目,喘息是很少见...
柳鸣九出生于1934年,湖南长沙人,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是我国著名的人文学者、理论批评家、翻译家、散文家,也是第一个将萨特介绍给中国读者的人,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称号,堪称“文科界的两院院士”,是中国研究法国文学的权威人士。柳鸣九“柳老师近两个月一直在住院休养,他这几年身体一直不好。
柳鸣九曾自嘲:“我身高一米六差一公分,智商水平为中等偏下,既无书香门第的家族,又无海外深造的资历,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在人才济济的中华学林,都是一个矮个子。归根结底来说,我只是浅水滩上一根很普通的芦苇,一根还算是巴斯喀所说的那种‘会思想的芦苇’。”和一些出身书香门第的世家子弟不同,柳鸣九“...
柳鸣九,1934年生,湖南长沙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2006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最高学术称号“终身荣誉学部委员”。柳鸣九先生一生与学术、文字和书相处,他编书、翻译书、写书,也评书。“20世纪西方文艺思潮论丛” (七辑)、“法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刊”(十种)、“F·20文学丛书”(七十种)...
著名法国文学学者、翻译家柳鸣九,于12月15日凌晨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8岁。得知柳鸣九去世的消息,翻译家、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黄荭感到很悲伤,她将柳鸣九称为“中法文化的摆渡人和对话者”,“我读他写的、译的、主编的书,受这些书的熏陶,才对法国文学,尤其是法国当代文学有基本的认识”。《萨特研究》掀起“...
十二月十五日凌晨,我的爸爸柳鸣九在北京同仁医院去世,享年88周岁。几个小时后,来自爸爸妈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老同事、亲朋好友、我在海内外的老师和同学、出版社、媒体、作家协会以及爸爸在文学和出版界的同仁纷纷致辞吊念,这些人里有些是看着我长大的前辈,有些是我没有见过面的领导和老师。悼念的文章多以爸爸...
▲2018年11月24日,柳鸣九在西西弗书店的书架上看到了由他翻译的加缪名著《局外人》。江胜信摄 摄翻译家”柳鸣九:无心插柳柳成荫 一、小石粒 2018年11月24日上午,一位老者来到北京崇文门国瑞城西西弗书店。他戴着老式鸭舌帽、眉发皆白、坐着轮椅,与周遭的现代气息甚是违和。读者不禁打量、寻思,有人迟疑地问...
今天凌晨,曾把“萨特”介绍给中国,主编了我国迄今为止最全面、最完整的法国文学史的柳鸣九先生,驾鹤西去了。2019年8月11日,本报星期天夜光杯曾刊登了对柳鸣九先生的专访,今日重读,以表怀念之情。年过八旬的柳鸣九仍然住在北京劲松一套40平方米的公寓房里。这是三四十年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分的宿舍楼,柳鸣九搬进...
今天凌晨3时40分,曾把“萨特”介绍给中国的柳鸣九先生,驾鹤西去,和法国文学界的灵魂伴侣们在天堂团聚了。2015年9月13日,本报近距离刊发人物特稿《柳鸣九:推石上山的“矮个子”》。现重发此文,缅怀柳鸣九先生。原文如下:裹着沉郁的空气,他似乎成了沉郁的一部分。拍下的几张相片,无一不是眉眼低垂,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