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伯格在皮亚杰的儿童品德发展“四阶段学说”基础上,利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根据儿童的各种回答,对儿童的品德发展水平进行了划分,提出了品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分别是前世俗水平,它包括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的定向,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已主义的定向;世俗水平,它包括第三阶段:社会习俗的...
答:三个水平:⑴前习俗水平,由外在的要求而定。包括第一、第二阶段,有:①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的定向,考虑动机。②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的定向。⑵习俗水平。包括第三、第四阶段,有:③第三阶段:使他人愉快和帮助他人的定向。④第四阶段:尽义务、重权威和维持现有秩序的定向。⑶后习俗水平,包括第五、第六...
3. 水平三:后传统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的定向阶段 个体认识到法律和规范是人为制定的,可以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而改变。道德判断依赖于个人对公众利益的理解。 6. 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原则的定向阶段 在这一阶段,个体遵循的是普遍的伦理原则,如正义、平等、人权等,这些原则超越特定的法律和权威。 总结:柯尔伯格的道...
(1)第一水平: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和服从的取向,第二阶段:工具性的相对主义; (2)第二水平: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认可的取向,第四阶段:法律和秩序取向。 (3)第三水平: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的取向,第六阶段:普遍的道德原则取向。 八、论述题 (1)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人们在...
柯尔伯格认为,道德根据固定不变旳次序依次发展,通过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0-9岁) 阶段1: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9-15岁) 阶段3:寻求承认定向阶段 阶段4:遵遵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15岁后来)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阶段6:原则或良...
柯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其中第一水平:前习俗水平包括惩罚和服从的取向、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取向;第二水平:习俗水平包括好男孩——好女孩的取向、法律和秩序取向;第三水平: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的取向、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取向。参考 教材 P214。 本题知识点:道德认识的发展与教育,反馈...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理论是这样的: 科尔伯格采用两难故事法(如“海因兹偷药”)来研究儿童道德的发展。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0 - 9 岁) 这个水平的特点是个体没有内在的道德标准,取决于外在要求,以行为结果和自身利害关系作为道德判断基准。 阶段1:服从与惩罚定向。个体因为害怕惩罚而盲目服从权威。比如...
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包括前习俗水平(阶段1: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2:相对功利主义定向)、习俗水平(阶段3:“好孩子”定向,阶段4:维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柯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开展阶段论,三水平指___。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前习俗水平、 习俗水平、 后习俗水平 反馈 收藏
第一级:前习俗水平(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厉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第一阶段:服从于惩罚定向;儿童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儿童评定行为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第二级:习俗水平(依据行为是否有利于维持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