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先生,原名郭定生,后改名郭立邦、郭衣洞,笔名柏杨,1920年3月7日出生于河南通许县,祖籍河南辉县常村镇常北村,2008年4月29日逝世,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教育背景:柏杨曾在多所学校念书,但从未获得文凭,曾因使用假学历证件被教育部“永远开除学籍”。 台湾经历:1949年,他前往台湾,曾任台湾《自立晚报》副总编辑...
最近重读了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真是佩服他的勇气。柏杨先生敢说真话,指出我们国人的不少缺点。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边读一边感受到他那种为国为民的忧虑。柏杨先生认为,中国人有几个明显的缺点。首先,脏乱吵。这个真的很让人头疼,公共场所总是有人大声喧哗,环境也总是乱糟糟的。其次,窝里斗,不团结。中国...
柏杨的创作高峰期就在出狱之后的80年代,他的作品都是文学和历史结合,写出了自己的观点,在历史的环境中加入自己的注释,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评价历史事件。八十年代大环境变化,两岸开始沟通对话,他的作品进入内地,流传度更加广泛。1985年出版的《丑陋的中国人》将他推向风口浪尖,而《柏杨版资治通鉴》当选为台湾最有...
著名作家柏杨先生2008年过世,遗孀张香华一直守护着丈夫一生的创作心血及其精神追求。不久前,她断然拒绝授权台湾的出版社将柏杨著作《丑陋的中国人》摘选编入教科书,宣布依柏杨生前交代终止发行该书,并直言批评民进党当局“去中国化”教育和“反中抗中”意识形态。日前,新华社记者专程前往新竹,对张香华进行了独家...
柏杨先生对一部清代文学作品这样评价 柏杨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杂文家、历史学者,他一生笔耕不辍,用犀利的文字剖析社会与人性。在谈及清代文学时,他曾多次提到一部作品,说那是用狐鬼之皮,裹现实之骨的奇书。这部作品就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柏杨先生觉得,《聊斋》最妙的地方在于借虚写实。清代文字狱严苛,...
震惊之下,柏杨先生的话,我们多少听进去了些。 《丑陋的中国人》属于杂文,柏杨先生自己说杂文比鲁迅写得好,虽然他亦谦逊地说自己是站在人家肩膀上。 其实柏杨先生的历史文章,一样带着这种杂文的尖锐。 从这里,也可以大致明白柏杨先生为何半生不得志。这人哪里是搞文宣的材料,这人是骂死人不偿命的主...
首先确认柏杨代表作《丑陋的中国人》的核心价值在于批判传统文化痼疾,进而分析时代需求:1) 当前社会浮躁、功利等现象与书中批判的现象存在共性;2) 历经改革开放后物质丰富与精神缺失的对比;3) 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传统与现代冲突仍未完全解决;4) 国际环境下民族主义上升时需警惕非理性倾向;5) 构建新时代价值体系需要...
相信国人最初认识柏杨先生,大体都是从《丑陋的中国人》开始,这本书柏杨先生写得可是千辛万苦,要知道在蒋经国下文字狱期间,柏杨等一干人那是重点罪犯。不让看书就偷偷地看,不让写字就偷偷地构思偷偷地写,执着…
1998年5月下旬,柏杨先生第二次回河南辉县故乡祭祖探亲,邀请笔者在郑州见面叙旧,并全程陪同,在辉县看望宗亲时情景。柏杨先生向中国当代文学馆捐赠文稿文物的事情,在当年是一件文坛大事,惊动了海峡两岸政界、文化界和众多媒体,其过程一波三折。这里补充一点周先生没有提及的、笔者在其中的建言之劳。2004年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