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门白鲞的历史,可追溯至东周时期(公元前505年)。明永乐年间,这条鱼就已走俏南北,被文人墨客所称颂。 明末张岱在《松门白鲞》中写道:“以酥留作味,夺臭使为香。皮断胶能续,鳞全雪不僵。”清代散文家、美食家袁枚对松门白鲞也极为推崇...
白鲞(xiang,刮开后晒干的鱼)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是旧时互赠佳品之一。“天下白鲞数台州,台州白鲞出松门”,松门白鲞在明朝永乐年间被指为宫廷贡品。松门白鲞传统制作从选料
网络开小差了,请稍后再试 [探索·发现]天下白鲞数台州 台州白鲞出松门 选集 更多 《探索·发现》 20241006 大地餐桌2024(7) 《探索·发现》 20241005 大地餐桌2024(6) 《探索·发现》 20241004 大地餐桌2024(5) 《探索·发现》 20241003 大地餐桌2024(4) ...
本报讯(通讯员江文辉)近日,在第十六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台州市“松门白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新伟参选的“松门白鲞黄鱼传说预制菜系列”作品荣获铜奖。据了解,松门的水产加工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盛行,当地流传着“天下白鲞数台州,台州白鲞出松门”的美誉。松门白鲞由大黄鱼加工而...
到了晚清末年,松门白鲞更是走出了国门,在清政府主办的第一次世界博览会“南洋劝业会”上惊艳亮相。2009年,“松门白鲞传统加工技艺”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澄川松鲞”更是被认定为“浙江老字号”。松门白鲞的烹饪方式也十分简单,炖、炒、蒸或者做成冷盘都可以。其中,蒸白鲞是最简单的...
松门白鲞作文 松门,那是一个充满海味的地方,而松门白鲞更是松门的一张美味名片。每次去松门的集市,总能看到那一排排晾晒着的白鲞。它们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银光,就像一片片白色的小帆船。白鲞的制作可不容易呢。渔民们把新鲜捕捞上来的鱼,仔细地处理干净,然后用盐精心腌制。腌制的过程中,盐分慢慢地渗透到...
近日,从第十六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传来喜讯,松门白鲞传统加工技艺文创系列产品之《松门白鲞黄鱼传说预制菜系列》作品荣获组委会铜奖,古老技艺在文创新赛道上成功出圈。 “天下白鲞数台州,台州白鲞出松门”,有着悠久历史的省...
陈其恩和陈新伟在合作社中是合作关系,私下里则是爷孙俩。爷爷陈其恩是松门白鲞加工技艺的传承人,独有一套自成加工技术的松门白鲞,从选料到剖、腌、洗、晒、包,每道工序都可以用“匠心”二字评价。以黄鱼鲞为例,剖鱼讲究厚薄均匀、刀口光滑、头壳完整,要做到石珠不落、鱼唇不破。完美剖一条黄鱼,像陈其恩...
松门白鲞啊,那可不是一般的鱼干能比的!它用的是新鲜大黄鱼,从选鱼开始就得精挑细选,然后经过剖、腌、洗、晒、包一系列复杂的工序,每个步骤都有严格的标准。 你们知道吗?松门白鲞的特征可明显了,色泽白净,刀口光滑,头壳完整,唇连尾弯,体呈圆形,肉质坚硬无油斑,鲞面看起来还像丝状呢!这简直就是艺术品啊...
【松门白鲞制作技艺】第三批省遗 松门白鲞,即生产于浙江温岭松门镇由新鲜大黄鱼作原料精制而成的黄鱼鲞。有关黄鱼鲞的记载,最早见于周代阖庐十年(公元前505)。据清人王克恭引《吴地记》记载“……吴王归,思海中所食鱼,问所余,所司云:‘曝干’。王索之,其味美,因书美下着鱼,是为鲞字”。据张聘文《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