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8月4日逝世,网上纪念的文章很多。也有不少文章提到了他和杨振宁持续几十年的纷争。好多事对比着看,就有意思多了。 一、宇称不守恒思想突破之争谁第一个提出宇称不守恒的思想,谁…
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杨振宁和李政道就重新设计了几个可以检验宇称是否守恒的实验,并把具体的实验方法和之前的分析都写进那篇非常著名的论文《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中去了,然后投给了《物理评论》。但是,等论文发表的时候,论文题目却被杂志的编辑改成了《对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原因是编辑认为一...
转自知乎网友李政道答记者问:记者:李杨之争是历史,是现实。虽然,历史上类似的争论不乏其例,但终归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能不能借鉴历史,趁两位当事人都还健在,使争论有一个合理的结局?进一步想问一下,您曾为结束争论、恢复和解作过什么努力?效果如何?您认为应该怎样结束这一争论?答: 在科学史上,一个重要贡献的...
13.李可不比杨差,物理学科的各种方面。这是我在虎扑上看到的,有兴趣的自己证实一下,1946年,20岁...
表面上是替李政道着想,怕有风险一起承担。实际上风险很小。结果大概率发生是:第一,我也成了车主,...
李政道说,是他先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的想法,杨振宁一开始激烈反对,后来改变了想法,李政道想急着发论文,杨振宁认为太早没意义,而是应该深入的研究下去,把这块阵地彻底占领下来。然后杨运用自己的数学才华,做了大量工作,和李政道合作发表了论文。 杨振宁的说法和李政道恰好相反,就不细说了。 在宇称不守恒的合作之前,李政道和...
从这个意义上讲,杨振宁对李政道可以说是有知遇之恩。他们一开始的相处也非常愉快。同样都是华人之光,...
打开知乎App 在「我的页」右上角打开扫一扫 其他扫码方式:微信 下载知乎App 开通机构号 无障碍模式 验证码登录 密码登录 中国+86 获取短信验证码 获取语音验证码 登录/注册 其他方式登录 未注册手机验证后自动登录,注册即代表同意《知乎协议》《隐私保护指引》 扫码下载知乎 App 关闭二维码...
1984年12月,中科院理论物理所承办的“杨—米尔斯规范理论”学术会议上,米尔斯、周光召(中)、杨振宁(右)在一起。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官网 我最早知道周光召先生,大概是中学时代从《中学生数理化》某一期的封底上。本文综述我所了解的、有准确文献依据的他和物理大师Marshak、李政道和杨振宁的互动。
两人合作的第一篇论文,杨振宁提出把自己的名字排在前面,理由是他的年纪更大,李政道同意了。从第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