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8月4日逝世,网上纪念的文章很多。也有不少文章提到了他和杨振宁持续几十年的纷争。好多事对比着看,就有意思多了。 一、宇称不守恒思想突破之争谁第一个提出宇称不守恒的思想,谁…
杨振宁和李政道是极为敏锐的意识到在宇称守恒这个问题上要把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分开,把目光锁定在弱相互作用之后他们去全面审查所有的β衰变实验,然后发现过去的β衰变实验跟宇称是否守恒无关,再接着他们发现了这个无关跟所谓的赝标量有关,于是他们设计包含测量赝标量的实验,并得到了吴健雄的鼎力支持(想想拉姆齐的...
杨振宁的这个提议究竟意味着什么,后来李政道才琢磨过味来。他对杨振宁的精于算计颇有感触。
比如李政道的评价主要有“建树颇多、卓越成就、造诣极深”等,而对杨振宁的评价则为“里程碑式贡献、旗帜”。这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评价,前者虽然成就很高,却在同一个时代还要很多达到这种高度的科学家;后者却是在同一个时代代表性人物,具有历史碑石级贡献。
表面上是替李政道着想,怕有风险一起承担。实际上风险很小。结果大概率发生是:第一,我也成了车主,...
李政道说,是他先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的想法,杨振宁一开始激烈反对,后来改变了想法,李政道想急着发论文,杨振宁认为太早没意义,而是应该深入的研究下去,把这块阵地彻底占领下来。然后杨运用自己的数学才华,做了大量工作,和李政道合作发表了论文。 杨振宁的说法和李政道恰好相反,就不细说了。 在宇称不守恒的合作之前,李政道和...
从这个意义上讲,杨振宁对李政道可以说是有知遇之恩。他们一开始的相处也非常愉快。同样都是华人之光,...
李政道和杨振宁向邓小平举荐周光召 不仅Marshak,李政道和杨振宁都很欣赏周光召。某种意义上,他们向邓小平举荐了周光召。 1980年1月,“广州粒子物理会议”在广州附近的从化召开,美国来了几十位华裔物理学家。1月15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并宴请参会者。 据回忆[6],钱三强和周培源会前向邓小平汇报时说,国内学者的许多...
派斯在《理论物理学家派斯:我认识的李政道与杨振宁》一文中说:“李和杨间的个人关系及专业联系结束于 1962 年 6 月。他们间的裂痕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我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去见了杨,告诉他发生的事令我多么伤心,我还是会把他当作朋友,我还告诉他我将去李那里,也会讲同样的话;接下来我去了李那里,做了同样的事...
不过杨振宁心中还是有所不快,最终两人因此闹翻。上面是李政道的说法,他俩因为论文署名的问题闹翻。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