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是杜赞奇在《文化、权力与国家》这部著作中所提出并试图解决的问题。杜从国家政权建设的角度,探讨了随着国家政权力量的渗入,乡村社会权力结构的变迁,并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分析模式——文化网络。 作者指出,文化网络既控制着各种资源,又富有符号象征,成为了乡村社会中权威的合法性基础和权力角逐的平台。作者将乡...
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王福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主要内容 读书笔记 序言部分 典型研究:河北省邢台地区的水利管理组织 该地区的水利控制反映了文化网络的运作。 在水利体系之中,不断出现分裂与组合。 水利组织往往超越了村庄及市场(集市)体系,但这两...
文化网络内卷化研究模式1988年,美国学者杜赞奇出版了《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一书,该书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成为杜赞奇的成名之作。在此书中,作者提出了“权力的文化网络”和“国家政权内卷化”等概念,他以乡村的“文化网络”为基本结构,深入研究了国家政权的扩张对华北乡村社会权力结构的...
国家政权向地方社会的延伸最终导致国家政权的内卷化,这是国家政权向地方社会过渡汲取(榨取)资源的必然结果。本书主要考察了国家政权的扩张对华北农村社会权力结构的影响,通过村庄领导层结构和地位的变化深入探讨了中国国家政权与乡村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作者通过对“文化网络”这一概念的阐释及各组织在网络中的互动,说明...
研究20世纪前半期国家政权的扩张对华北乡村社会权力结构的影响,旨在探讨中国国家政权与乡村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权力指个人、群体和组织通过各种手段以获取他人服从的能力,将乡村社会的权力关系称为“权力的文化网络”,包括不断相互影响的等级组织和非正式相互关联网,文化指扎根于这些组织中伟组织成员所认同的象征和规范。
美籍印度裔历史社会学家杜赞奇在著作《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提出了“政治内卷”概念,国家竭尽全力,企图加深并加强其对乡村社会的控制,由于背离现代国家政权建设目标,国家官僚结构徒有扩张,没有收益。这个词作为模因在社会学之外流行,其实应该归功于aunt。下面借着杜赞奇的这本书谈一些我所...
摘要:杜赞奇是著名的海外中国研究学者。其在《文化、权力和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提出了“权力的文化网络”这个概念,在国内外引发了激烈讨论。本文将以“权力的文化网络”为出发点,论述晚清民国时期乡村与国家政权的权力冲突以及乡村社会内部的权力分配,总结近代以来乡村发展的得与失,并就文化网络在当代乡村发展...
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一次成功尝试,且“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仍然不会改变。” 可以说,作者在这里除了注意到了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是工业化这一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之外,在从事相关研究的时候,还着重探索了不同国情的国家现代化的具体情况和具体道路,没有拘泥于陈说,从而把历史发展的一般...
用杜赞奇所用的一个词来说那时侯的地方精英属于一种保护性经但是现代国家在向乡村社会的渗透过程中过多地考虑自己的汲取能力而忽视乡村文化网络的自身特性导致原来的保护性经纪不堪忍受现代国家所强加给他们的种种任务而被迫离开 评杜赞奇的《文化、权力与国家》 学号:*** 读了杜赞奇的《文化、权力与国家》,...
文化、权力与民族-国家杜赞奇教授访谈录 热度: 海外中国研究文化、权力与国家:的华北农村 热度: ( 学术书评 现代议会民主制根本没有建立起来。因为在一个政教高 的。” 度合一的国家,必须先实现国家的世俗化,才能谈得上实 再如,学术界流行观点认为,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