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二年春,延续七、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个消息,惊喜欲狂,以为有希望回到洛阳,脱口唱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七律,迸发出内心的欢悦,这是杜甫生平一首最快乐的高歌。但快乐只是昙花一现,国内混乱的局面尚未澄清,西方的吐蕃又大举入侵,十月间一度攻陷长安,杜甫对此表示无限的关切:"西京安稳未?不...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杜甫与唐代另 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 无非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
【生平】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 15岁扬名,一生不得志,只做过一些左拾遗等小官,虽然被后世称为“诗圣”,诗歌被称为“诗史”,可在唐朝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有一首《戏为六绝句(其二)》就是写“初唐四杰”的:“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他的生平,可以大致分为四个时期:1.读书和漫游时期 (三十岁以前 公元712年——742年)杜工部像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开元十九年(时二十岁)开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之后杜甫再漫游齐赵。之后在洛阳遇李白,两人相见恨晚,结下了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
杜甫开始变得嫉恶如仇,不想与那些年轻人打交道,更喜欢忘年交,他说道:“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茫茫。饮酣视八极,俗物多茫茫。”从富二代到贫困户 天宝三载,杜甫遇到了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还有高适,三个人结伴同游,杜甫是第一次见到李白,李白比杜甫大了整整十一岁,在古代就是大了一个时代那么多,闻一多...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是唐代的一位杰出诗人。他出生于一个逐渐没落的官僚家庭,祖籍襄阳,后来迁居到巩县(今河南巩县)。杜甫曾在长安东南郊的杜陵附近居住,因此有时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之为杜少陵。杜甫早年读书很多,接受过广泛的文化教育。二十岁时开始漫游吴越和齐赵,过着大约十年的裘马清狂的生活...
【生平】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 杜审言之孙。7 岁学诗, 15 岁扬名,一生不得志,只做过一些 左拾遗等小官,虽然被后世称为“诗圣”,诗歌被称为“诗史”, 可在唐朝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有一首《戏为六绝句(其二)》就是写“初唐四杰”的:“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
杜甫的生平和主要事迹 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因曾居住在长安城南的少陵以西,所以从前人们叫他做杜少陵。他生在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死于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终年五十九岁。 他处在唐朝由盛而衰的变化剧烈时代。由于隋朝末年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唐朝开国的统治...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现实主义诗人。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弃官入川,虽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