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通部的加入使杜伏威势力增强,杜伏威当然高兴,不料李子通也是个胸有大志不肯屈居人下的人,竟然突然兵变,妄图吞并杜伏威的地盘。杜伏威措手不及,全军大乱,杜伏威本人在李子通的追杀下身负重伤,关键时刻,杜伏威的养子(杜在军中挑选壮士收为养子,共有三十余人)兼大将王雄诞背负他藏匿到芦苇丛中,侥幸躲过了追杀。这次兵...
李世民继位以后,了解到杜伏威是无辜的,所以宣布厚待杜伏威的家人。结语 杜伏威是一个豪杰。但是和王世充、窦建德这些打算夺取整个天下的豪杰相比,杜伏威又算是一个老实人。当然,杜伏威能在乱世中拉起一支队伍,并且割据一方。而且,在乱世中,其实杜伏威也有过几次起落,但最终还能稳定住局面,这些说明,即便是差一等...
杜伏威崇尚武力,他在军中挑选了30个勇士,都认为义子,让他们担负自己的贴身护卫。其中最勇猛的两人,一个是临济县人叫做阚棱,一个是济阴县人叫王雄诞。阚棱能使一杆长达一丈的双刃刀,称之为陌刃,一刀能砍死好几个人。王雄诞则是智勇双全,屡屡给杜伏威献计。军中称阚棱为大将军,称年纪稍小的王雄诞为小将...
杜伏威的用兵,也很有一套。他特别训练了一支五千人的敢死队,号为“上募",不仅享受着优异的待遇——最高的薪水、优先提拔的机会,而且杜伏威还经常“下连队”,与之同甘共苦,让他们享受无比的荣耀,毕竟能与主公同桌而食并不是所有江淮军都能得到的待遇。当然,与之对应的是,“上募”专打难仗、硬仗、大仗...
还有这么一位人物,他厉害的时候,掌控了东南大片地方,但可惜啊,没跟李世民对上,所以外头的人都不太知道他。这个人就是杜伏威,人家都叫他江淮之王。要说威望、实力,还有脑子、眼光,他其实才是大唐最难对付的敌人。杜伏威其实被大大忽略了他的实力。杜伏威是在山东章丘这块地方长大的,家里穷得叮当响,连口饱...
于是二人带着手下弟兄一路南下杀入淮南四处攻略,队伍也不断地壮大,于是杜伏威竖起大旗自称将军。当时杜伏威也意识到了,群雄并起野蛮生长的窗口期不会太长,很快就会进入群雄割据互相吞并的激烈搏杀,而在窗口期关闭之前应该尽可能的壮大自己,而吞并其他起义军是快速壮大的最好办法。在下邳的时候,他们遇到一个叫...
但是,隋末势力强大的起义军,原不止瓦岗寨一支,而杜伏威部作为曾给予隋朝沉重打击的起义军部队,便是实力强劲的一支。年少成名,英武难当 杜伏威本名杜尧,字伏威,齐州章丘县(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隋末唐初割据群雄之一。“少落拓,不治产业,家贫无出自给”,家境贫寒的杜伏威只得以偷盗为生。杜伏威与辅公...
鏖战数年,沈法兴身死,李子通被俘,杜伏威尽得淮南江东之地,成为名副其实的江淮霸主。武德五年(公元622年)七月,杜伏威将江淮军交由义子王雄诞节制,仅带了少量亲随前往长安,受封太子太保,位在李元吉之上,成了李唐的第四号人物。然而,杜伏威这“吴王”的尊位就如昙花一现。不久,杜伏威便被剥夺官职爵位,...
但是说实话,当时的杜伏威,应该真没想过造反称霸一方,也就是想着逃跑活命而已。此时杜伏威带着的这群人,要称他们是农民军,实在是太抬举他们了,最多也就只能算是一个强盗团伙而已。这一年,杜伏威只有十六岁而已。要是换做太平年代的话,估计用不了多久,以杜伏威为首的这个强盗团伙,就会被有关部门抓捕归案。
其实啊,杜伏威这位老哥,不是什么武林高手,却有可能是隋唐之交的第一猛男,现在有个成语叫做“所向披靡”,说的就是杜伏威破阵杀敌的威风。 杜伏威少时豪爽放荡,不治产业,和发小辅公祏为刎颈之交,杜伏威比较穷,辅公祏经常偷自己姑姑家的羊给杜伏威吃。辅公祏的姑姑大怒,就报官了,官府就来追捕这俩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