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官文的严重失职,使李续宾的战略计划落空。更令人痛心的是,面对主将的倾覆之危,奉李续宾之命留守三河镇对岸的李续焘和留守桐城的赵克彰也拒不回援。在最后的关头,李续宾身边仅剩六百余人,众人建议以乔装隐蔽的方法使主将突围。然而,深受罗泽南理学思想影响的李续宾却选择了慷慨赴死。他在遗折中说:...
他亲率数百亲兵,向太平军阵地发起最后的冲锋。刀光剑影间,李续宾如猛虎下山,连斩数敌。然而,太平军的兵力源源不断,湘军士兵一个接一个倒下。最终,李续宾力竭倒地,长刀脱手。陈玉成走到他面前,低头凝视这位令太平军闻风丧胆的劲敌。“李将军,何苦如此?”李续宾艰难抬头,冷笑道:“为国尽忠,死而无...
"立即撤离!保存有生力量是当前首要任务,为后续反击做好准备!"李续宾果断作出了撤退的决策。面对战局不利的形势,这位将领深知及时撤退的重要性,通过保存军队实力为未来战斗创造有利条件。这一命令的发出,体现了指挥官对战局的清醒判断和战略考量。局势已然无法挽回。太平军抓住湘军斗志涣散的时机,展开了强有力的...
自李续宾加入湘军到在三河战役中牺牲,七年间,他先后攻占了四十多个城市,参与了六百多次大大小小的战斗,成为清廷镇压太平军中的一名悍将。他的战死,给湘军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胡林翼将他比喻为清廷的长城,他的离世,就如同长城突然崩塌。他说,李续宾身经百战,却在一夜之间全军覆没,使得湘军将士无不胆怯,剩...
李续宾(1818年—1858年),湖南湘乡人,晚清湘军名将。他勇冠三军为人骄横,征战七年克复40余城,后死于三河镇之战。李续宾是理学大师、湘军元老罗泽南高徒,罗氏于1856年兵围武昌时额头中弹而亡,他承继恩师遗志力克武昌。当年底,李续宾又率部进抵九江,携手水师在次年10月完成合围。1858年5月,湘军穴攻得...
一个名叫陈文益的军帅,求见李续宾后舌绽莲花,称舒城东面不远的三河镇粮弹充足且守军单薄,官军可一鼓而下。据余一鳌《见闻录》记载,三河战后陈文益超升至豫爵,当是吴定规指使其施计诱敌。此计妙在句句属实真假难辨,李续宾势如破竹,断不会把小小三河镇放在眼里。在休整数日后,李续宾留下部将谢...
李续宾的部队啊,不光得守着湖北的黄州、蕲州这些地方,还得分出人来看着九江、彭泽那一带。这样一来,能带去安徽打仗的兵,连一万人都凑不齐。再看看安徽那边,霍山、潜山、桐城、望江、怀宁、舒城,太平军那是一大堆。李续宾这下可真是孤军奋战了,这简直就是往老虎嘴里抢食,从火堆里掏栗子,难啊!不过李...
在湘军阵营里,塔齐布和罗泽南两位大将相继离世后,李续宾就像一颗耀眼的新星在陆军中冉冉升起。这位骁勇善战的将领接手了罗泽南留下的精锐之师后,立刻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他率领部队势如破竹,接连攻克武昌、九江两座重镇,就连太平军赫赫有名的韦俊、林启荣这样的猛将,在他面前也吃了败仗。这一连串辉煌战绩,...
李续宾湘军,百战精锐,以逸待劳,却输给了陈玉成,不敌太平军二流部队。李续宾是悍将没错,但吃不透“围点打援”战术,被二流的太平军部队全歼在庐州南面。一、参战的李续宾部:湘军百战精锐,也是湘军的“根底”,且以逸待劳 三河之战,湘军前后阵亡7000余人,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个个身经百战,作战经验十分...
而正是由于李续宾屡屡以少胜多未尝受挫,使其所部逐成骄兵骄将。三河镇惨败纵然有太平军、捻军精诚团结兵力众多、胡林翼守孝官文拆台、各路清军爱莫能助等外因,但主因还是李续宾因盲目自大导致的孤军深入和死战不退。李续宾(1818—1858年)湖南湘乡人,理学名士兼湘军元老罗泽南弟子。他继承恩师遗志与所留精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