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一些论文,要论证李贺性格孱弱敏感,总要提一句李贺的父亲李晋肃去世很早,或是做官的地方很远,在李贺的少年阶段无法长久地陪在儿子身边。一直以来都只是听有这么一说,自己却不曾论证过。 这大抵是因为,李晋肃本人史籍记载模糊,可以参考的材料太少了。比如史书记载他做过他“边上从事”,在边境一带做过小官;又...
诗人李商隐在《李贺小传》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李贺的外貌:“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 李贺的父亲李晋肃,早年间被朝廷雇为“边上从事”,而后去蜀地任职。 在李贺出生的前半生里,李晋肃多半在外地漂泊,辗转多地,做些小官。 待到李贺出生后,李晋肃升为陕县县令。 李贺的母亲郑氏,膝下有一女二子。
就在李贺准备前往长安时,有一些嫉妒李贺才华的人给李贺下了绊子。他们找出了李贺的父亲李晋肃的姓名,并且拿他父亲的名字做起了文章。 李晋肃的名字中有一“晋”字,与进士的“进”同音。那些人以此为理由,说李贺与进士有“忌讳”,不能让他去考进士。 韩愈听到这个理由之后也是莫名其妙,想出了“质之于律,稽之于...
作为没落数年的宗室,李贺一家早已渐渐移居昌谷(今河南宜阳),不复有天家富贵。好在李贺的父亲李晋肃与杜甫有表亲关系,且官至陕县县令,虽不算高官显贵,但也是主政一方。杜甫还曾与他晤面送别,赠诗一首。可惜好景不长,李父在任上便去世了,当时的李贺还未及弱冠。
老李不叫老李,是有名字的,叫做李晋肃。李家是皇帝李唐宗的远支后裔,然而,经过多年的动乱,李家渐渐的家道中落,到了李晋肃这一代,和普通的老百姓已经没有什么两样了,更是没有沾到祖宗的光。现在的李晋肃,只是混了个闲职,虽然不起眼,但是,勉强也能糊口。
可见到李贺父亲李晋肃时,李家早已世远名微,家道没落不被人知。因此其父李晋肃,早年也只是被雇为“边上从事”的小吏。尽管诗人李贺对自己拥有高贵的血统而自豪不已,但迫于生活的窘迫,他在《送韦仁实兄弟入关》的诗词中写下了:"我在山上舍,一亩嵩硗田。夜雨叫租吏,舂声暗交关。",描写当时家境的困顿。家道的...
本应于年底赴长安参加进士的考试,但许多嫉妒李贺的人放出流言,称他父亲的名字叫“李晋肃”,“晋”与进士的“进”同音,犯了家讳,不能参加进士考试。 韩愈为此写了《讳辨》来反驳,但终究无可奈何,李贺只能愤然离开试院。 为了重振家族,李贺本来把所有希望放到了科举之上,未能如愿参加考试,对他打击很大。
唐朝中期,李贺赴长安参加科举。因其父亲名为李晋肃,认为“晋”与“进”同音,“肃”与“士”音近,时人要求李贺避讳父名,不得参加科考。李贺被迫退出科考,郁郁而终。据此可知,唐朝( ) A. 传统观念制约社会发展 B. 人才选拔体系逐渐完善 C. 科举制度限制人才升迁 D. 儒家伦理观念影响广泛 相关知识点: ...
而这一检举的理由现在听起来却极为荒谬,李贺的父亲名叫李晋肃,其中这个晋字与进士的进字虽不同字,但是同音。 因此让不怀好意的人钻了空子,那位检举人声称:“如果让李贺参加了考试,就是冒犯了父亲的名讳,实为大不孝,如果一个考生连孝道都无法遵守,又怎能在将来入朝为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