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中期,李贺赴长安参加科举。因其父亲名为李晋肃,认为“晋”与“进”同音,“肃”与“士”音近,时人要求李贺避讳父名,不得参加科考。李贺被迫退出科考,郁郁而终。据此可知,唐朝( ) A. 传统观念制约社会发展 B. 人才选拔体系逐渐完善 C. 科举制度限制人才升迁 D. 儒家伦理观念影响广泛 相关知识点: ...
好在李贺的父亲李晋肃与杜甫有表亲关系,且官至陕县县令,虽不算高官显贵,但也是主政一方。杜甫还曾与他晤面送别,赠诗一首。可惜好景不长,李父在任上便去世了,当时的李贺还未及弱冠。 李贺的母亲郑氏独自抚育李贺等三姐弟,李贺在《送韦仁实兄弟入关》中描述了在昌谷的生活: 我在山上舍,一亩嵩硗田。 夜雨叫...
就在李贺准备前往长安时,有一些嫉妒李贺才华的人给李贺下了绊子。他们找出了李贺的父亲李晋肃的姓名,并且拿他父亲的名字做起了文章。 李晋肃的名字中有一“晋”字,与进士的“进”同音。那些人以此为理由,说李贺与进士有“忌讳”,不能让他去考进士。 韩愈听到这个理由之后也是莫名其妙,想出了“质之于律,稽之于...
之前看一些论文,要论证李贺性格孱弱敏感,总要提一句李贺的父亲李晋肃去世很早,或是做官的地方很远,在李贺的少年阶段无法长久地陪在儿子身边。一直以来都只是听有这么一说,自己却不曾论证过。 这大抵是因为,李晋肃本人史籍记载模糊,可以参考的材料太少了。比如史书记载他做过他“边上从事”,在边境一带做过小官;又...
在李贺十几岁那年,李晋肃便病死了。 李贺的身世,说起来与“初唐四杰”颇有些相似的地方。 在年少高才方面,李贺与骆宾王一样,七岁便能辞章,而后名动京华。 据传在公元796,彼时的李贺才七岁,大诗人韩愈与其好友皇甫缇见了李贺的诗词,便觉得十分惊讶,赞不绝口。
当李贺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希冀前往长安参加“进士”考核的时候,却接到主理科举的官员通知让他立即退出考试。原因就是他父亲的名字李晋肃与“进士”读音相同,按照规定需要“避讳”。在唐朝的科举制度中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避讳”。就是在考试的时候如果遇到与尊长相似的名讳,那么为了表达对尊长的尊敬,...
本应于年底赴长安参加进士的考试,但许多嫉妒李贺的人放出流言,称他父亲的名字叫“李晋肃”,“晋”与进士的“进”同音,犯了家讳,不能参加进士考试。 韩愈为此写了《讳辨》来反驳,但终究无可奈何,李贺只能愤然离开试院。 为了重振家族,李贺本来把所有希望放到了科举之上,未能如愿参加考试,对他打击很大。
可见到李贺父亲李晋肃时,李家早已世远名微,家道没落不被人知。因此其父李晋肃,早年也只是被雇为“边上从事”的小吏。尽管诗人李贺对自己拥有高贵的血统而自豪不已,但迫于生活的窘迫,他在《送韦仁实兄弟入关》的诗词中写下了:"我在山上舍,一亩嵩硗田。夜雨叫租吏,舂声暗交关。",描写当时家境的困顿。家道的...
李贺满心欢喜,觉得只要有了韩愈的提携,再加上,他自己的才华,考中进士根本不是什么问题。谁能想到,就在即将考试的关键时刻,一个竞争对手忽然对考官指出:李贺不可参加考试,你看,“进士”之“进”与李贺的父亲名字“李晋肃”之“晋”同音,如果,李贺要参加“进士”考试,这不就是对他父亲的大不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