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该向国家作出回报。”在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李振声院士表示,今后“要在节约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上、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上下大工夫,多出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科研成果,用科技造福亿万农民”。
李振声始终把“回报国家”作为奋斗目标 为“让中国人吃饱饭、吃好饭”而不懈努力 李振声说: “一个人一生中能做的事情有限,所以目标必须明确、集中,要跟着国家需求选择自己要做的事情。”
从选用偃麦草进行杂交,到“小偃6号”诞生,李振声花费了整整25年。后来,“小偃6号”成为中国小麦育种的重要骨干亲本,衍生品种达80多个,他被誉为我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截至2003年,“小偃6号”全国累计推广3亿多亩,增产小麦逾75亿公斤。“其实,试验过程中,一年年失败,我们也经常灰心。觉得这个项目没...
2011年,李振声提出建设“渤海粮仓”,向盐碱地要粮,2013年“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正式启动,实现环渤海地区5年增粮200多亿斤。2020年,年近90岁的李振声提出建设“滨海草带”的设想,以确保我国饲料粮安全。“中国人自己养活自己!”面对国际上一度出现的“谁来养活中国”的声音,李振声的话掷地有声,他也用实...
李振声,男,汉族,中共党员,1931年2月生,山东淄博人,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1956年,李振声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的号召,奔赴陕西工作。当时,小麦条锈病在我国黄河流域肆虐,一年便能导致小麦减产超百亿斤。他牵头组建青年科学家课题组,大胆将牧草与小麦杂交,经过20多...
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13日签署主席令,根据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15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在我校工作和生活了31年的校友李振声院士荣获“共和国勋章”。接下来,让我们共同回顾这位在我校工作和生活了31...
9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根据主席令,授予李振声“共和国勋章”。众所周知,小麦和水稻,是中国的两种主要农作物。由于气候、地形等差异,中国形成了南部种植水稻,北部种植小麦的农业格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坐镇南方,改良水稻,提高产量,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而在北方,李振声研究小麦,培育...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粮稳天下安。“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李振声院士一辈子扎根麦田,不仅培育出抗病、耐盐的高产优质小麦,还组织开展了多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农业科技攻关项目,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珍藏在中国科学院档案馆里的小麦种子样品,就是为我国小麦种植带来...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遗传发育所”)研究员李振声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前不久,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他被授予了“共和国勋章”。“李振声先生是我国农业科学领域的一座‘灯塔’,他的贡献不仅在于解决了一个个重大农业难题,更在于他所展现出的伟大科学精神和...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粮稳天下安。“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李振声院士一辈子扎根麦田,不仅培育出抗病、耐盐的高产优质小麦,还组织开展了多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农业科技攻关项目,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珍藏在中国科学院档案馆里的小麦种子样品,就是为我国小麦种植带来...